今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房产次级贷款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殃及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给全球经济发展前景蒙上阴影,表现在商品市场上,包括基础能源 —原油、基础有色金属—铜、甚至世界财富的象征—黄金等价格纷纷大幅下挫,并不断刷新十多年以来的低点。作为世界主要谷物之一的玉米亦未能幸免,其价格连续暴跌。究其原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自然难辞其咎,但全球丰产的背景下,需求的疲弱更是导致玉米价格大幅走低的根本原因。
一、今年下半年以来玉米期货行情回顾及市场走势成因浅析
从国际期货市场来看,CBOT玉米价格由6月27日的历史高点779美分/蒲式耳最低跌至12月5日的305.5美分/蒲式耳,最大跌幅达到60.78%,近日虽然有所反弹,且略显强劲,但究其原因,不过是受近期原油暂时企稳及美元指数大幅回落影响对前期超跌进行技术修正,其反弹幅度显然不宜过分看高。近期,美元指数大幅反弹、原油再创新低。虽然不排除受资金推动等因素影响反弹仍延续,但基本可以断定CBOT玉米基于美元与原油带动的技术性反弹已告一段落。而受产量、库存增加,需求尤其是出口需求疲软拖累,CBOT玉米弱势振荡态势短期内难以改观,甚至不排除再创新低的可能。
较长一段时间看,受美国《新能源法案》的影响,CBOT玉米与NYMEX原油走势可谓亦步亦趋,步步紧随。CBOT玉米连续与 NYMEX原油连续合约收盘价叠加图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特点,这显然与玉米的能源化概念密切相关。但是,细心的投资者可以发现,CBOT玉米期货价格先于原油于6月27日见顶回落(原油期货价格的高点出现在7月11日),其直接原因是USDA在6月30日公布的种植面积及当季库存预估报告中大幅调高了今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及当季库存预估值,令CBOT玉米期货价格向供求宽松的现货基本面回归,及至9月,种植面积的扩大及生长状况的好转令产量增加既成事实,玉米期价的加速下挫自在情理之中,而9月中下旬的金融动荡与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带来的需求减弱预期更严重挫伤了多头信心,破位下行既是向现货回归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无奈的选择。值得注意的一点是,10月28日,USDA罕见地对其当月月度供需报告做了修正,其中对2008/2009年度美国的玉米产量、年末库存、单产水平、出口预估均做出利多调整,然而我们看到的事实是,自10月末至12 月初,CBOT玉米加速下跌,期价直逼300美分/蒲式耳整数关口。从当前市场形势分析,原油价格终于有效跌破40美元/桶整数关口,再创新低,而美元指数反弹之势不止,均对CBOT玉米期价形成抑制。可以断定,CBOT玉米脱离原油的强势反弹已经结束。而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玉米需求、尤其是出口需求的大幅减少对其玉米价格已经构成沉重压力。12月22日USDA公布的周度出口检验报告,截至12月18日,本作物年度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累计为 4.90408亿蒲式耳(约合1245.3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7.83777亿蒲式耳(合1990.88万吨)大幅缩减37.45%。而从12月11 日公布的USDA月度供需报告看,美国2008/2009年度出口与年末库存预估值分别被调减1亿蒲式耳与调增3.5亿蒲式耳,面对创纪录的153.8蒲式耳/英亩(约合国内643.58公斤/亩)的创纪录单产水平,其现货压力可想而知。
国内玉米行情走势同CBOT玉米大体雷同,连玉米主力905合约期价由7月11日的最高2050元/吨,跌至12月12日的最低 1440元/吨,最大下跌幅度为610元/吨,跌幅接近30%,期间甚至鲜见幅度较大的反弹,从其周K线图看,长期受制于长期趋势线压制,期价运行于一长期下行通道之中。虽然前周创出合约新低后出现反弹,近两周受国家增加临时收储及广东港口玉米成交价格小幅反弹带动,略有走高,期价短时突破下降通道上轨,但周边市场(包括股票市场)的低迷、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市场形势、尤其是玉米现货需求的持续低迷,决定了玉米现货市场短期内弱势难以逆转,连玉米期货价格背离现货、独立走强的逆市反弹之势更难以持续,高企的期货价格终将继续向现货回归。
二、当前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分析
实际上,前两周连玉米与CBOT玉米行情走势的背离已经告诉我们,期待CBOT玉米反弹带动连玉米走高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是因为两市场绝对价位的差距,不难计算,即使CBOT玉米反弹至前期下跌跳空缺口450美分/蒲式耳,按现行汇率计算,也不过只相当于人民币不足1220元/吨;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国内需求的疲弱对玉米价格形成抑制,必须明确,如同小麦一样,我国当前的玉米市场是一个近乎完全封闭运行的市场,12月22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表明:今年1—11月份,我国进口玉米4.0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74.46%,而出口玉米仅有21.45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 95.6%。以上数据至少可以提供我们两方面的思考:一是国际玉米价格的大幅走低可能引发国内需求商从国际市场采购更为廉价的玉米,从而对国内价格形成抑制;二是从我国玉米出口的目的地看,包括中国台湾地区与孟加拉,这种出口似乎更带有扶危解困及维护两岸关系的政治色彩,并非纯粹的商业行为。
在今年国内玉米丰产的形势下,需求无疑成为影响国内价格的决定性因素。据了解,当前国内玉米主产区现货价格再度下调,其中吉林松源收购价格下调至1310元/吨,较前期下跌了40—50元/吨,大连、锦州港口玉米平舱价分别维持1460元/吨、1480元/吨低位不变。或许广东港口玉米价格日前跌破业内人士心理预期1550元/吨之后由1530—1540元/吨上调至1560—1580元/吨是近日玉米反弹的理由,但按国内玉米市场的惯常说法,除却“涨看广东”之外,似乎投资者更应关注“跌看山东”。从笔者跟踪调查的两收购企业所了解的情况来看,泰安地区标准水分玉米火车站台收购价已调低为1320—1330元/吨,较前期下调了20—40元/吨,而聊城地区粮站收购已跌至1220—1240元/吨,较前期跌幅超过50元/吨。重要的更在于下游加工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需求受限,当前尚无任何好转迹象。
从玉米下游加工产品看,不论是玉米初级加工产品—饲料,还是深加工产品—包括酒精、淀粉、淀粉糖、麦芽糊精,甚至包括进一步的深加工产品—山梨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普遍存在产品销售困难,价格持续走低的严重问题。如笔者跟踪的聊城收储商当地玉米采购进厂价已降至1280元/吨,酒精价格由高峰时的5100—5200元/吨降至目前的3600—3700元/吨,淀粉由日前2100—2200元/吨降到1800元/吨左右。产品价格的低迷及加工定单、尤其是国外定单的大幅减少令玉米深加工企业普遍开工严重不足,抑制了玉米的需求,对玉米价格形成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形势无疑显示了需求疲弱对玉米价格形成的压力,虽然国家再度增加临时收储量(据称新增2000万吨),并继续维持1500元/吨的收购价格不变,但面对创纪录的1.6亿吨(USDA12月月度供需报告数据)产量,纵使3000万吨的临时收储全部落实到位,亦不过是年度产量的 18.75%,显然难以真正提振价格。在此有必要对玉米的临时收储与小麦的托市收购政策做一比较,两者看似雷同,实则大相径庭,其本质的区别在于,小麦的收购价格是面向全体种植者、且收购是没有数量限制的;而玉米临时收储仅限于主产区,绝大部分生产者是难以享受到以上收储价格所带来的实惠的。另有消息称,近日可能发放500万吨玉米出口配额,这或许对多头信心有所提振,但相对于国内外玉米价格的巨大差距,其执行的结果不难预计,至少难以真正从总体上改变国内玉米需求疲软、价格低迷的现状。 三、连玉米期货的后市预测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结论,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疲软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继续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压力,而需求的恢复如同投资者信心恢复一样,是需要时间的,玉米市场的低迷状态仍将维持。从连玉米期货价格走势看,近日的反弹显然并非现货需求改观所致,不过是空头年终结清头寸及短线抄底导致的短期行为,幅度不宜看高,时间更难持久。客观分析当前的期现货价格,显然远期合约仍有小幅下跌空间。之所以“仅有小幅下跌空间”,是因为应当看到:一方面现货市场上,种植成本及农户惜售将对玉米价格开始产生一定支持,从而托起现货市场之底,另一方面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与洗礼,我国期货市场长期背离现货、高高在上的定价格调已大为改观,换言之,“虚高”期价的水分已大部被挤出,期货价格终将延续回归现货之旅。
就连玉米主力905合约而言,笔者认为,基于空头年末平仓离场及短线多头抄底的反弹行情不日将告结束,长期弱势形态仍难以改变,期价走势将重归现货基本面。但考虑农户惜售对现货价格的支持、仓单生成成本及储存损耗等费用因素,其继续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宜过分看大。预期1400—1450 元/吨一线将表现出极强的支撑力度,可能封闭连玉米期价的下跌空间,近期901合约弱势中死守1400元/吨整数关口或许正是未来玉米期价运行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