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家出台稻谷临时收储政策刺激,目前产区稻谷仍呈稳中小幅上涨之势,其中黑龙江东部、湖北、安徽等部分地区涨势较好。随着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开始实施,在中储粮入市和政策底价确立的背景下,产区稻谷市场仍有稳中趋涨的能力。大米受政策提振效应较慢,近期购销仍旧清淡,在新米的不断冲击下市场依旧缺乏起色。
不过随着原粮价格的上涨和稻谷水分的下降,后期随着需求的恢复,米价走出底部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东北粳稻涨势放缓 后期仍将稳中趋涨
近期东北地区新水稻收购价格在经过小幅上涨后目前涨势开始放缓,部分地区上涨势头较好。但当前农户正在整晒、脱粒,交易量不多,部分农户存有惜售心理,总体收购仍较平淡。黑龙江齐齐哈尔大米加工企业圆粒水稻收购价格为0.88元/斤,上涨0.07元/斤;长粒水稻收购价格为1.0元/斤,上涨0.1元/斤;建三江地区粮食收储及加工企业普通中等水稻(新稻)收购价格为0.87~0.89元/斤,上涨0.02~0.03元/斤;绥化市庆安县当地大米加工企业长粒水稻价格为0.94元/斤,上涨0.04元/斤;圆粒水稻为0.92元/斤,上涨0.04元/斤。吉林长春部分国有粮食储备库出米率68%以上的水分含量15%的普通水稻收购价为1880元/吨,出米率70%以上的水分含量1920元/吨,均上扬20元/吨;永吉县二等以上,水分在14.5%以内的新稻粮库挂牌开秤收购价格为0.95元/斤。本月对关内企业采购新产粳稻(大米)入关给予运费补贴将开始实施,此举对东北大米入关将有积极意义,同时中储粮在东北地区的临时收储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在两大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各收购主体入市收购的积极性将继续提高,预计后期东北地区粳稻仍将稳中趋强。
产区籼稻基本稳定 局部地区小幅上扬
近期南方中晚稻临时收储任务已经确定,各地临时存储稻谷收购库点已经陆续展开收购,对当地稻谷价格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受国内大米行情低迷影响,以及资金短缺限制,民营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缺乏积极性。同时南方晚稻的收获对产区稻米市场形成一定压力。近阶段南方产区稻谷价格总体趋于稳定,安徽、湖北等省份因前期稻谷价格较低,相对受益于临时收储政策较多,收购价格继续呈稳中小幅上涨之势。目前安徽蚌埠地区当地加工企业新稻在农户家中收购价格为0.91元/斤,较上周上涨0.01元/斤;滁州市场上普通中晚籼稻市场收购价在0.93元/斤左右,上涨0.01元/斤;普通中晚籼米批发价为1.37元/斤,上涨0.02元/斤。湖北省黄石市中等中籼稻平均收购价格在0.93~0.95元/斤,较前期上涨0.02~0.03元/斤。江西南昌中晚稻收购价格在0.93~0.95元/斤,较前期上涨0.02~0.03元/斤。湖南常德新中稻收购价格为0.905元/斤,下跌0.015元/斤;早籼稻出库价格为0.93元/斤,下跌0.01元/斤。从目前南方产区的稻米市场来看,粮库入市收购和临时收储工作的展开,前期稻谷价格较低的部分地区目前已基本被拉回到托市价格附近。由于销区大米行情持续低迷,原粮上涨对加工企业压力较大,部分米厂对新稻的采购积极性降低。由于临时收储的稻谷只有600万吨,数量不大,对南方产区稻谷市场的提振作用逐渐弱化,短期看南方产区稻谷上涨动能有所减弱。
大米价格低位徘徊 行情转暖为时不远
国庆节后,国内稻米需求减弱。随着各地中晚稻的不断收获,新鲜大米不断登陆,大米市场供应压力不断增加,加上新米水分较高,不易保存,大米市场总体依旧弱势整理。不过局部地区受东北粳稻上涨影响,东北米价格有所表现。目前温州市东北优质粳米批发价在3150~3550元/吨,下跌50元/吨;江苏粳米(长粒)批发价在3000~3250元/吨,下跌40元/吨;安徽杂交米市场批发价在2640~2840元/吨;下跌20元/吨。福建省福州市标一早籼米批发为2690元/吨,上涨20元/吨;标一中籼米为2700元/吨,下跌30元/吨;东北米价格在3000~3040元/吨,下跌60元/吨。华南口岸江苏产标一杂交米为2720元/吨,上涨20元/吨;东北产标一粳米价格为3180元/吨,上涨80元/吨。目前新米已占据国内大米市场主导地位,虽然原粮上涨对大米价格的上调有一定刺激作用,但受东北稻米入关给予运费补贴政策的实施,后续东北米入关将加快,对关内大米市场形成新的供应压力,而目前距元旦、春节大米需求旺季仍有时日,预计短期大米行情仍将低迷。但随着原粮价格上涨、需求好转和稻谷水分的下降,米价走出底部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稻米供求相对宽松 市场走势忧中有喜
忧的是稻米后期走势不容乐观。今年国内稻谷市场迎来第五个丰收年,产大于需的格局明显。有关机构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稻谷再获丰收,实现连续五年增产。预计总产量18900万吨,比上年增加330万吨;预计2008/2009年我国稻谷总消费量为17980万吨,产消相抵,产大于消920万吨。由于进出口对国内大米影响很小,2008/2009年我国大米期末库存将较上一年度继续增加。产大于需的基本面表明我国稻米后期走势不容乐观。目前虽有临时储备粮食收购政策护航,但临时收储毕竟不能等同于最低收购价政策。如果此次是将最低收购价调高到如今的价格水平,那么可以说今年稻谷市场稳中有升的走势基本可以确立。但临时收储不但有时间的限制,最重要的是有数量的限制。如果临时收储任务完成而市场信心再次发生波动,稻米市场或将再次回落。
喜的是凭借政策利好产区稻谷市场稳中趋强。借助早稻市场上涨的余威,加上中秋、国庆双节需求的作用,新季中晚稻上市之初,价格大都高开。但在双节之后,由于大米需求减弱,而随着国内中晚稻收获的逐渐展开,供应压力不断增加,新稻价格不断走低。为保护粮农收益,稳定粮食生产,国家在10月20日出台了在东北临时收购400万吨粳稻、在南方产区收购600万吨中晚稻的临时收储政策,收购价格也大高于原先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出台大大提振了市场的信心,稻谷价格的疲弱之势被迅速扭转,南北产区的稻谷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临时收储政策的出台对稻谷市场短期的提振作用是明显的,预计随着临时收储工作的全面展开,加上元旦、春节大米需求旺季的到来,春节前稻米市场稳中有升之势仍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