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种子协会官方网站!

种业简报 发布日期:2008-10-07 10:38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摘要:2005—2008国际大米价格持续走强,其深层原因在于亚洲国家忽视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由于

  我国大米自给率高、库存量大,目前国际米价上涨对我国影响不大。我国应通过降低种粮成本,停止粮食出口,实行种粮补贴等确保大米供应安全。

  关键词:大米;涨价;原因;影响;供应安全

  大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全球有近一半人口以它为食。近期国际大米市场供应吃紧,主要出口国纷纷采取措施限制大米出口,导致国际米价暴涨。不过,由于国内大米市场相对独立,目前国内大米供应充足,米价相对稳定。

  一、国际大米涨价引发粮荒危机

  由于粮食供应紧张,粮价持续攀升。据统计,世界主要粮食价格自2005年来已上涨80%。2008年4月初,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的优质大米,以曼谷离岸价计算最高涨至每吨730美元,年初至今暴涨70%左右,价格创下34年来最高水平。国际大米均价则随之上涨25%左右。世行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预测,今年国际大米价格可能再涨55%。越南3月28日宣布减少四分之一大米出口量,并将出口价从650美元直接提到1000美元每吨。同时,柬埔寨和埃及宣布暂停大米出口。这些外销限制规定令国际市场上交易的大米数量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一。这轮大米价格上涨已经开始从亚洲向全球蔓延。华盛顿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局长华基姆—伯恩—布劳恩谴责这种出口限制措施是“让邻居饿死(starveyourneighbor)的政策”。

  菲律宾目前的粮食缺口十分严峻,菲律宾国内目前也已经遭受粮食恐慌。马尼拉当地的报纸头版充斥着“大米危机”的标题。有消息称一项紧急的提议是让菲国内最大的100家公司开始从事稻米生产。菲正努力进口180万吨到210万吨大米,以弥补本国产量的下降。紧张的粮食局面还可能会导致政治危机。阿罗约假如处理不好粮食问题,很可能导致人们的骚乱,引起政局不稳。在非洲的一些小国,如喀麦隆、布基纳法索和塞内加尔。这些国家也已经因食品价格走高出现了社会动荡。世界银行已经警告说,由于粮食和能源价格达到连续6年来的最高点,墨西哥、也门等33个国家可能面临“社会动荡”。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大米库存量已跌至7520万吨,创下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仅为本世纪初的一半。全球大米的安全系数仅为17.13%,远远低于中国国内31%的水平,国际大米价格的上涨在所难免。马尼拉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农业经济学家苏希尔?潘迪说,以前,许多政府倾向于储备大量的大米以确保粮食安全,这减少了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最近几年有了改变。由于维持大米储备耗资不菲,尽管世界大米消费量超过生产量,但近10年大米储备量一直在减少。

  全球从2002年就开始现消费量大于产量,库存数量萎缩的态势,致使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持续走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除2004、2005年度,最近七年全球大米消费量均超过产量。由于全球稻米产量增长不及人口增长速度,现在每年新增的粮食只能用来满足当期需求。2007年全球大米库存降至24年来低点,仅7100万吨。根据美国农业部2007年12月份的预测,2007/08年度世界大米产量达到创纪录的4.2亿吨高产量,但仍然比消费量低了将近350万吨。

  二、大米涨价的深层原因

  这轮大米上涨并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种植大米的成本推动,再加上全球经济回暖造成的食品和加工品需求上升都促使大米价格上涨,现在重要出口国减少出口,更会抬高价格。有专家把目前的米价高涨归结为肥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农作物疾病的影响,同时还有气候变化因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生物燃料和农业问题是造成目前粮食短缺的原因,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粮食生产和运输成本上升、自然灾害造成粮食产量下降以及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增加了粮食消费等也都是原因。

  1.亚洲国家忽视农业生产

  亚洲农业的整体性放缓使得全球大米产量在2000年以后只增长了5%(而全球大米产量在1990年一2000年间增长了30%)。近年来,作为粮食主产区的东南亚国家推行“快速工业路线”,强行让制造业快速“上轨”。例如泰国,经历97金融风暴后的反思是,泰国没有实体经济,没有好的工业基础,导致大量贸易逆差,最终遭到了资产泡沫破灭的惩罚。在这个过程中,不惜让农业作出巨大牺牲,也就是说,恰是亚洲国家风行大规模的“轻农伤农残农”造成了今天的局面。东南亚上世纪70年代末专注电子产业,电子工业虽然形式上是高技术产业,但因为核心技术的缺失,与服装制造等产业相比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壁垒。前期的超额收益很快便被新兴的中国摊平,东南亚开始放弃实体,意在打造亚太金融圈(包括穆斯林金融中心),但遭受到金融风暴的打击,随后,反思新的经济发展之道。在2000年以后,东南亚国家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工业的重视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同时大力削减了农业的支持。随后,农业总的生产率和产出水平一直保持下降状态。2005年,大米主要出口国泰国、马来西亚的农业占CDP总量下降到不足10%,印尼和越南也不到20%,国家的资源和人力集中于第二产业,农业发展不受重视而长期停滞不前。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菲律宾,在上世纪70年代,菲律宾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仅占全部出口额的7%,而到了2002年菲国的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达到了90.8%。与此同时,该国也由粮食出口国变为世界第一大米进口国。这样该国将本属于自身的粮食生产任务推卸到其他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立在日渐薄弱的农业基础之上。那种“可以随意在国际市场购买粮食”的短见是非常错误的,但却在相当长时间统治了亚洲人的心智。实际上,粮食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国际粮食价格往往是根据各国的粮食安全系数来反映的,一旦粮食安全依赖国际,系数降低,那么粮食飙升价格和国际要挟就“涌现”。

  2.自然灾害

  由于粮食出口国的自然灾害引起的周期性减产是本次涨价的一个原因。作为大米主产区的东南亚地区在2005年之后连续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干旱及其他自然灾害。据统计,除柬埔寨外,东南亚其它国家农业年增长率都不超过5%,而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国泰国甚至还发生了负增长。

  从长期来看,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可概括为以下几大因素的驱动:第一,粮食生产成本的提高;第二,粮食供应面积减少;第三,自然气候的恶化;第四,粮食供应用途的增加,如玉米成为生物乙醇的原料后,其价格日益攀升,农产生产玉米的热情高涨,随之侵蚀了其他农作物的面积;第五,投机资金的驱动。大米的涨价是否会带动新一轮粮价的上涨,其答案几乎是肯定的。3月31日《印度时报》的头版文章称,“随着印度粮食产量停滞不前以及国际粮食供不应求,印度低粮价的时代终结了”,文章引用印度资深粮食分析专家德文达?沙玛的话说,全球粮食短缺问题在未来至少2—3年内得不到缓解,也许还会恶化,“我认为,过去一年来的粮价上涨只是一个开头,未来几年粮价还会一个劲儿地疯涨”。

  三、泰国大米价格大涨对我国的影响

  目前,在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已经出现抢购泰国大米的现象。香港米商指出,目前泰国米在香港市场有90%的占有率,近来泰国米报价急升三成,对香港大米的价格带来很大压力。国际米价近期的急涨,暂时还不会影响中国内地。

  中国不存在大米紧缺之类的问题,中国南方盛产大米,东北也盛产大米,只是受到运输能力的限制,有些大米不能及时销往外地,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与全球粮食产量下降和储备减少相比,中国从2004年到2007年,粮食总产量依次为46946.9万吨、48402.2万吨、49749.9万吨和50150.0万吨。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4年增长,供求平衡,粮价呈温和性、结构性上升。中国的主食(水稻、玉米、小麦)自我保障水平一直很高,自给率达到95%以上。2007年中国还出口了大约1000万吨粮食。目前,中国有些城市的大米消费量还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因此中国保证本国的大米供应绰绰有余。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研究员表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下18亿亩耕地的红线,就是向世界表明中国将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13亿人口的粮食问题。

  内地市场上经营的国外大米均来自泰国,由于国际大米行情最近较为震荡,所以目前泰国香米每天的报价不是很稳定。其中,“泰皇”牌泰香米每袋2008年4月9日批发报价为150元,较月初上调了10元,涨幅7.14%。由于泰国大米无论是从价格上,还是从市场份额上,与国产大米相比不具有价格传导性,所以泰国大米价格的调整对目前国产大米市场的共振作用微乎其微。

  2008年4月中旬从有关媒体获悉,国内大米价格目前仍处于近两年来的较低价位。2007年以来,国内多个波次的食品涨价潮,尚未对国内米价乃至整个“米市”形成实质性冲击。眼下,国内米价依然基本保持稳定。事实上,近期国内媒体对中央政府稳定“米市”的一系列紧急举措的报道,民众普遍未予以足够关注,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许多市民甚至浑然不觉。

  自2007年下半年新米上市以来,在北方市场占有主导地位的东北大米一改往年“新米新价”的良好局面。主要是2007年东北主产区稻谷丰产,供应明显大于需求,直接导致了大米价格的下滑。随着国际米价标杆的泰米不断上涨,我国大米跟随国际大米涨价的预期进一步加强。25%破碎率的泰米从2007年1月的282美元每吨,涨至2008年4月的650美元每吨,涨幅达到130%,特别是泰国100%B级大米出口报价为每吨760美元,最近3个月涨幅惊人。我国主销的同质标一晚籼批发价为2450元/吨,与泰米的到岸价差距接近3000元,差价幅度从2007年1月的15.7%提升到现在的136%。目前,我国大米价格已经是全球最低价,而且泰米的FOB价是我国同质晚籼米价格的一倍,到岸价是我国同质晚籼米的136%。同时,越南大米FOB价从650美元/吨直接提到1000美元/吨,更强化了泰米未来的涨价预期,对我国大米涨价的预期日益强烈。

  从监测数据上来看,2008年4月,大米行情出现了近半年来的首次止跌回暖的迹象。普通(圆粒)大米的平均批发价格为每斤1.376元,较上周上调了0.008元,涨幅0.58%。但是目前仍处于近两年来的较低价位。

  四、我国大米安全有保障

  我国大米自给率超过85%,目前我国储粮库存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以上。中国连续4年的农业大丰收,粮食库存相对较多。温家宝介绍说,目前,中国的大米库存量已达到4000万吨到5000万吨。温家宝表示,国际大米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的粮食价格会有影响。但是中国的大米供应主要依靠自己,中国要靠自己生产的大米养活自己。2007年全国稻谷丰收,总产量3730亿斤,较上年的3651.4亿斤增加78。6亿斤,增幅2.15%,总需求在3700亿斤左右,整体供大于求。东北三省粳稻供应能力充足也是导致2007年价格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数据显示,2007年黑龙江水稻增产幅度较大,产量为319.8亿斤,比上年增加47.8亿斤,增幅15%。吉林省水稻产量115.6亿斤,比去年增产17亿斤,增幅17.24%,水稻产量又一次喜获丰收。辽宁省水稻总产达到105亿斤,比上年增加了近8亿斤,增幅8.2%。但由于2007年南方水稻主产区中晚稻也都获得丰收,价格与东北地区粳稻价格接近,导致东北稻谷需求减少,受此影响,东北地区稻谷市场购销平淡,即使价格出现上涨,幅度也不会很大。

  2008年无论从播种面积还是从苗情看,只要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还能保持粮食生产的基本稳定。2007年以来,国内多个波次的食品涨价潮,尚未对国内米价乃至整个“米市”形成实质性冲击。眼下,国内米价依然基本保持稳定。但国内稻谷安全系数仍然在不断下降,由2005/2006年的36%下降到2007/2008年的31%,国内粮食安全系数的下降,对国内大米价格产生加大压力,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对稻谷生产的支持力度,防止后期应供应不足而引发国内稻谷价格上涨。

  我国市场上经营的国产大米大约90%左右来自东北三省,其他是产自江苏、湖南、安徽等地的早、晚籼米。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包括4种直接补贴,促进粮食生产。

  五、确保我国大米供应安全

  粮食危机正在局部发生并呈现出蔓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确保自身粮食安全是避免受制于人的唯一途径。面对危机,我们应该及早准备,尽快采取措施,竭尽全力扶持农业生产,以避免此次粮食危机的困扰和影响。

  1.降低种粮成本

  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一直是农民的一块心病,也是制约其种粮积极性的根源之一。随着生产资料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东北粳稻的生产成本也大幅上升。以吉林省为例,2007年种植粳稻总成本为平均每亩706.94元,上升幅度较大,为23.61%。主要原因是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机械作业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均有增加。一是化肥费用为平均每亩89.61元,与去年相比增加14.62%;二是国际石油资源紧张,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涨,机械作业费增加,平均每亩69.5元,与去年相比增加25.46%。三是人工成本大幅增加,平均每亩191.3元,增幅为53.91%;四是土地成本增加,为平均每亩220.42元,比去年增加18.95%。我们可以通过减税等方式扶持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降低农民的种粮成本,鼓励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防止因成本拉动导致的粮价上涨。

  2.停止粮食出口

  当务之急是全面停止粮食的出口,把粮食留在国内。最近几年中国加大了对大米的宏观调控力度,在进出口方面,中国不断采用配额手段调控大米进出口,有力调控了国内稻谷供需,2007年下半年至今,国内尚没有发放新的大米出口配额,这也是造成东北大米价格走低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一直都在对国内农业生产提供数目庞大的经济援助和补贴。2007年12月,美国参议院又批准了一项高达2860亿美元的农业法案,对国内农业生产者提供补贝占。

  3.实行种粮补贴

  尽管粮价上涨,但与打工收入相比,农民种粮的机会成本依然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实行补贴是最好的方式。2008年国家增加农资补贴、粮食直补总额到789亿元,良种补贴达到121.7亿元,补贴为历年增幅最大的一年,其中稻谷实行全部面积的良种补贴,这稳定国内稻谷生产将起到积极作用。此外,还应该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应该鼓励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粮食产量。

最新主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