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政府一直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但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近日公布的《当前农民对粮价的深层心理感受》调查却显示:66.4%的农民认为粮食价格太低,81.5%的农民不满意种粮带来的收入。
“粮价涨了,农民为何仍然不愿种粮?粮农收入为何仍然低下?”一直心系国家的粮食安全、粮农生存状况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现行的粮食直补政策进行了批评,称“没补到点子上”。袁隆平认为,“国家按交粮量直补给粮农不失为平衡粮价与农民收入的好方法”。
袁隆平说,“从科技来讲,粮食作物的产量潜力是很大的,但是这个技术有了,要农民采用嘛,但是现在很多农民种粮没有什么积极性,关键在种粮的效益不高。”他认为,“这个补贴一个是(量)不大,另外没补到点子上。”
为什么种粮效益不高? 袁隆平说,目前农民种粮效益很低,甚至于亏本,哪有积极性呢?他认为政府现有的支农惠农政策非常好,但还需要改进。现在是按面积来算补贴,一亩田补几十块钱,种得好,种得坏,不种,都要给钱补贴,拿了补贴随便种也是那么多钱。他认为应将政策补贴政策改变一下,不以面积来算,改以卖给国家量是多少来进行补贴。你卖给国家多少粮,我就跟你补多少,尽量多补。比如80块钱一担,国家补够100块钱,多补20%来买粮农的粮。这样来补,农民就有积极性了,多种粮了。粮农投入多一点了,用好的粮种,用好的技术,施肥料,把产量提高。因为提高产量,得利就更多了。
袁隆平同时建议,政府向粮农买回粮后,再用平价80块钱卖给市场,不影响粮价,用政府来补。这样既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又使粮价控制了不再上涨。我国三千多亿斤的粮食储备,每斤补两毛钱,总共要大概六七百个亿吧,这个钱财政拿得出来。
袁隆平先生的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国家现行粮食直补政策的弊端。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完全赞同袁隆平先生的建议,按向国家交粮量对粮农进行直补,让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作出贡献的农民享受到政策优惠。
国家出台粮食直补政策的初衷,是鼓励农民种植粮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但现行的粮食直补政策按农民承包土地面积计算确实不科学,不但浪费了国家宝贵的钱财,还给镇村两级干部的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因为按面积计算,不管他种与不种,不管他是全部种了粮食、还是经济作物(现在许多土地被用来种植经济作物),不管他是自己种还是把土地出租给他人耕作,你都得补给他。如果你坚持原则,将他种植经济作物的一造或部分面积减去,他就天天纠缠你,并不断到上面去上访。为了息事宁人,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只能按其承包土地面积悉数将粮食直补款发给他。这对那些辛辛苦苦种植粮食、并且把粮食卖给国家的农民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没种粮、种经济作物的领到了本不该得到的种粮补贴,真正种粮的却亏损了,且种粮越多亏得越多。
我国财政目前还不是十分富裕。现行这种“吃大锅饭”般发放粮食直补资金的做法,不仅未能使国家用来维护粮食安全本意的资金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还严重挫伤了真正种粮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袁隆平先生对修改粮食直补政策的建议,牵住了粮食直补这个“牛鼻子”。只有把钱补贴给那些真正种植粮食的农民,才可以做到既节约资金,让国家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更有利于调动那些真正种植粮食的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