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粮食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只能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状态
在当前全球粮价高企背景下,中国粮价保持着平稳态势。作为物价指数中权重较大的一项,粮价的稳定有利于总体物价水平的稳定,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讲,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从现实看,增加供给就成为中国维护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一项措施。
粮价将保持稳中渐升态势
“我个人还是比较赞成粮食提价。”9月10日,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近10年来,全球粮食价格一直停留在较低的价格水平,而我国的粮食价格也一直保持在低于全球粮食价格的水平。
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多数专家对于粮食价格上涨持谨慎态度。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在我国的CPI商品构成和权重中,食品类商品权重占33.6%,这决定着CPI运行的基本趋势。更为重要的是,粮食是食品生产链的源头,是食品价格的基石,如果粮食价格上涨过快过大的话,老百姓生活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粮食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只能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状态。”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处长李开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供给方面,粮食生产受到气候、水资源、耕地面积、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制约,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强,因此,进一步增产的难度和压力都较大,受此影响,在一定的时期内,粮食价格将保持稳中渐升的态势。
农民种粮不赚钱
“粮食价格一直在涨。前几天,粮食收购价每公斤高达98块钱,听说有的地方已经超过一百了。”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镇农民黄志军日前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尽管如此,种粮依然是亏本的买卖,40岁以下的农村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种地。
近年来,虽然国家通过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接受记者采访的大多数村民还是认为,不管粮价是涨还是跌,“种粮还是亏本的买卖,粮食价格还应该上涨。”
今年60岁的江西鄱阳农民李德贵告诉记者,这两年粮食涨价了,一百斤谷子涨了二三十元,但化肥和农药也都跟着涨价。“三四个月忙活下来,一亩地也挣不了几个钱。”
为了说明粮食涨价后,农民获益并非如外界说的那样“赚钱很多”,黄志军特意和记者算起了经济账。他介绍说,他们村里人多地少,平均每人 8分地,每户按四个人计算可有3.2亩地。按照今年化肥120元/亩、农药60元/亩、种子40元/亩、耕地80元/亩、正常年份亩产800斤,依据现行 96元/50千克市场收购价计算,每亩净收入468元,若不除去口粮的话,每户种粮总收益是1497.6元。但实际情况是,“除去口粮,基本每户只能卖几百斤谷子”。他说。
“另外,若是算上农民的劳力成本,种粮绝对是亏本的买卖。”黄志军说,这些农活都得自己干,不敢雇人,因为雇人收割每亩需80块钱,一般来说,几亩地要忙活七八天才能完事,太不划算。
有学者担心,如果农民种粮积极性长期受到抑制的话,粮食生产的安全和稳定就会出现问题。
实施粮食增产计划
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不再给国内的物价上涨增加压力,在收获了第五个夏粮丰收后,今年,国家进一步加快了增加粮食产量的生产能力规划。
据悉,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即将出台,国家有关部门将总结粮食增产的基本经验,分析未来增产潜力,明确主要目标和任务,并将粮食增产目标分解到省区、市。
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目标是使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800亿斤以上。
根据《纲要》安排,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
按《纲要》规划,未来我国将形成东北大豆玉米产区(吉林、黑龙江),华北小麦产区(河南)和华中水稻产区(湖南、江西)为核心的3大粮食主产区,全国粮食生产的整体布局初步形成,而这三大粮食主产区将有针对性地开展“粮食增产大运动”,以求在国际粮食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可以实现粮食供需基本平衡。
对此,魏仲生9月10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河南省在日前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依据规划,河南将采取措施,使粮食年生产能力在目前1000亿斤的基础上再增加300亿斤,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