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种子协会官方网站!

种业简报 发布日期:2008-09-10 09:36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记者日前在安徽部分粮食主产区采访了解到,今年由于农资、劳动力成本大幅增长,农业生产投入普遍较往年提高。国家虽然两次上调了最低收购价,但仍与农业成本增长不成比例,导致农民种粮效益不及往年,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基层农户和干部呼吁,目前的最低收购价已经难保种粮成本,亟须建立最低收购价浮动制,让最低收购价随农民种粮成本增长而适当浮动,保证最低收购价真实反映市场信号,发挥其稳定市场预期和指导市场的作用,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两亩稻谷的投入产出清单

  目前正是稻谷收购季节,记者在安徽稻谷产区宣城看到,除了部分早稻已经收割完毕外,田里的中晚稻苗青叶绿长势喜人。在宣城市向阳镇向阳村,记者碰到家种两亩中稻的戴泽慧。与其他农民不同,今年戴泽慧从中稻栽种开始,就坚持不懈地给两亩地记成本账。见到记者,他拿出了账本:

  5月6日前 旋耕机 一亩地70元 两亩140元

  5月6日 除草剂 25.6元(下午)

  6月2日 除草剂 16.5元(下午)

  6月18日 稻种(6.5斤) 78元(23日播种)

  6月25日 封闭药(一种除草剂) 16元

  7月8日 稻杰(农药)8袋 杀虫剂两瓶 尿素26斤 共计69元

  7月10日 草甘磷1瓶 4.5元

  7月18日 鸡粪23包 100元

  8月2日 尿素40斤 50元

  戴泽慧说,这只是到目前为止的成本账,从这往后到9月底的收割还会有一笔不小的投入。他粗略地测算一下:未来还有电费60元;收割机一亩80元,两亩160元;农药至少还要投入约270元。这样,从两亩地的下种到收割光农资生产投入就要990元。“这还不算人工成本呢!”戴泽慧说。在记者要求下,他又算了一笔劳动力投入账:

  按当地现在最低一个劳力50元/天算:2亩地撒种需2个工;打农药需7个半工;施肥需1个半工;收割需1个半工;打水需4个工。

  共计16.5个工,即825元。这样算下来,戴泽慧耕种的2亩地农资生产成本加劳动力成本达到1815元。

  戴泽慧告诉记者,他还算是“会种的”,因为他施用的是农家肥鸡粪而没用复合肥,农药也尽量少用,否则至少还要再加百把元。戴泽慧说,按照一亩地收1000斤稻子的好年景算,倒推下来,稻子至少要卖0.91元才能保本。而今年初国家确定的稻谷收购价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77元、79元、82元,显然不足以维持农民的种粮成本。

  最低收购价市场指导作用弱化

  采访中,向阳村的不少村民表示,因为这几年粮食价格始终涨不过农资成本,加上打工的工钱不断上涨,不少家有劳力的都调整了种植结构,少种粮食,以打工为主。村民赵四清说,他们这过去都有种双季稻的传统,可是自打工赚钱比种粮划算开始,人们渐渐开始种单季稻了,双季稻至少减少了一半。而且“以前种一年粮食吃两三年,现在种一年够口粮,其他的就不种或者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了。”

  “这几年什么东西都在涨,有的都翻了四五倍上十倍,可相比之下粮价才涨了一点点。”赵四清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他家有四亩地就只留了两亩种口粮,夫妻二人全到县城打工去了。

  在另一稻谷主产区芜湖县,县粮食局信息中心在全县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提高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不成比例。其中,小麦市场收购价较上年增幅10.45%,而生产成本投入亩均增幅28.06%,高于价格增幅17.61个百分点,从而导致小麦亩均效益较上年下降49.75%。

  稻谷的投入增幅也大于最低收购价涨幅。其中,早籼稻仅农资物化投入就达到602元,比去年的526元增加了76元,增幅超过去14%。中晚稻的农资物化成本也达到796元,较上年的619元增加177元,增幅28%以上。此外,劳动力成本和收割机、播种机等生产费用成本也不同程度地上涨。相较之下,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才提高了10%左右,远不及成本增长。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下降,不少农户弃稻种棉或改种经济收入较高的农作物.统计显示,2008年芜湖县单季稻播种面积11.6万亩,较上年的11.9万亩减少0.3万亩,减幅2.52%。

  期待最低收购价浮动制

  采访中,不少农户和基层干部认为,最低收购价是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实施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对市场粮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信号作用。因此,如果出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情况,那么粮食最低收购价就不能发挥指导作用,形同虚设,不能保障种粮农民利益。

  村民赵四清说,最低收购价是促进农民种粮的“定心丸”,农民每年种不种粮种多少粮都要看看国家出台的最低收购价,如果有一天粮价能涨到让农民在保本的基础上,还能赚得和打零工差不了多少的收入,农民的积极性就很高了。

  安徽省粮食局局长孙良龙认为,在当前国际粮价出现大幅波动、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要保证国内的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是措施之一。因为现行粮价偏低,不利于农民种粮,特别是现行粮价与农资之间的“新剪刀差”使得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粮价几分几分地涨,农资几十几十地窜”,虽然国家给了补贴,但弥补不了这种新剪刀差。如果不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就会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近几年出现的稻谷复种指数下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等都是证明。

  不少基层干部和粮食专家认为,粮食最低收购价不应仅是作为托底价和保护价,还应当起到指导价和标杆价的作用。最低收购价不应该一次定下几年不变,而应当根据每年农民的种粮成本和物价指数等变动,在保证农民保本并加上适当利润基础上测算得出的价格。如果能建立这种随市场变动而变动的最低收购价浮动制,对有效发挥最低收购价的市场信号和指导作用,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主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