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种子协会官方网站!

种业简报 发布日期:2008-09-05 09:13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按照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相关规定,2009年下半年,我国将完成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历史任务。2009年度结束后,小包型加工企业和小包型棉花都要退出市场。仪器化公证检验大包棉成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随着8月初,农发行下发《关于做好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信贷支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行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促进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政策的有效落实;再加上自8月21日收储开始,明确提出轮入的新疆棉花必须是2007年度经仪器化公证检验的锯齿细绒棉,再加上有关部门正在密集调研和商讨的2008/09年度对HVI大包棉每吨补贴400元激励措施等,国家似乎对土打包、小打包加工企业要“下重拳,施重典”了,业内普遍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一些在“上与不上,进入还是退出”间徘徊的企业加快了新上和改造的步伐。

  据统计,截至2008年5月15日,按照新体制要求参与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棉花加工企业达到720家,783条生产线,2007年我国仪器化检验棉花165.13万吨,占当年度棉花总产量的21.7%以上。而新疆、江苏、湖北、甘肃四省2007年度提前完成新建和改造指标,河北、河南等一些省份则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在笔者的调查中很多200型企业认为,国家没有理由强制小厂关闭或停收,只能通过市场供需来调节,只有大包棉形成规模,加工经营数量上来了,小包棉没有竞争力和市场了自然而然退出。那么这些中小型轧花厂的最终出路在哪里呢?笔者认为:

  一、由各省的棉花收购、加工、经营以及油脂的龙头企业(一个主产省10—15家)在农发行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的支持下,由参与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企业牵头,联合200型轧花厂,制定区域性的统一加工标准,如“三丝”控制、含水含杂比例以及打包标准等等,形成一个统一的棉花品牌,使400型企业同200型轧花厂的关系实现从竞争到合作,最后兼并乃至设备淘汰,原来中小轧花厂人员转而为大厂收购籽棉、控制籽棉质量,掌握棉农种植和销售信息,给200型厂以足够的缓冲空间,通过市场而非政策来淘汰中小轧花业,前提是国家要给检验体制改革的企业以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在土地、税收等众多方面给予优惠。最后由大厂来主动淘汰200型厂,以期达到大小厂共赢的局面。

  二、棉纺织企业向上游棉花收购、加工行业延伸,以400型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合作、收购、参股等方式规范200型加工企业的皮棉质量,达到纺企自行制定的需求标准。这种操作安徽华茂、江苏大生、山东鲁泰等企业已运作了三、四年,主要是在新疆棉区,但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如运输困难、籽棉收购秩序混乱,加工能力不足等等,大部分厂家自已加工的供应量不足需求的30%。因此,国家财政部门需要对部分棉纺厂以资金扶持,促进其向上游原料加工行业延伸,变被动需求为主动出击。由一些大中型棉纺织企业来重新组合、规范皮棉加工市场,提高籽棉收购、加工水平,从而提高纱布服装等产品的竞争力。但从国家坚持货币从紧政策,“一防一控”的定调来看,由棉纺厂短期“扛大旗”的可能性并不很大。

  三、目前最担心,也是很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如果国家方向和资金扶持不当,外商将逐渐成为棉花加工、经营、流通的主体,相当一部分200型、400型企业成为外商的“加工车间”。从2007/08年度国内棉花消费趋势看,2008/09、2009/10年将呈现阶梯状下滑,整个产业向原料产需平衡方向转移,在正常天气情况下,棉花进口量近三年呈连续萎缩,更多的外商会试图挤进中国的经营市场,在资金和操作上外商占得一定先机,因此要随时警剔在棉花流通行业“失血”过多的情况下,外资挟大豆、铁矿石以及粮食布局的余勇在棉花市场上兴风做浪。

  目前内棉区和新疆已有一部分棉花加工企业倒向外商,而更多的棉企都在观望,等待国家救市政策的出炉,而今年获批进入国棉花流通环节的外商也大幅增加。

最新主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