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通过8-10年的时间,使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面积从目前的30%提高到70%以上。”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于5月13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暨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会议上提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要继续深入实施,要在现有标准制定、例行监测、专项整治、产品认证工作的基础上,狠抓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和推广;无公害农产品要在充分发挥标准化生产示范功能的基础上,要同时发挥好便捷市场准入和质量可追溯功能作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要在科学规范鉴评的基础上,把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影响力大的品种和产品先行加以登记保护。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陈生斗介绍,截至2008年底,全国有效获证无公害农产品达41249个,获证单位18952个,产品实物总量2.2亿吨,占食用农产品商品量的25%左右;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4915个,其中种植业产地29871个,面积3905.51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0%。该中心已评审通过和公示了6批共153个地理标志产品,其中133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审批颁证,地域保护面积167.5万公顷,年产量180.4万吨。目前,全国共委托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176家、产地环境检测机构154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检测机构88家;2008年共培训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师资120人、执法检查员2420人、内检员4256人,农产品地理标志执法核查员1350名。
张玉香表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责任重大,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事业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和过程。当前的重点是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进程,以“菜篮子”和“米袋子”为抓手,突出抓好重点产业、规模基地的整体认定,要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化等项目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争取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标志推广、执法监管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要在资源保护、产业升级、品质提升、品牌树立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下功夫,为区域特色农业和区位优势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品种支持、技术支持、品牌支持和市场竞争优势支持。各级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机构队伍,要在履行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两大主体职能的基础上,尽快跟进承担起农产品产地安全监督、生产标准化督导、产地准出、包装标识、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等执法监督、检查职能。
会议明确了2009年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总体要求,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在稳步扩大总量规模的同时,将严格把好质量关贯穿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确保获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品牌公信力。要着力做好强化基地建设和申请主体培育、加强认证审核和证后监管、推行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强体系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探索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宣传和技术服务等六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