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喻树迅的名字,一直和棉花育种紧紧相连。这缘于他主持育成的8个棉花新品种,目前已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1.3亿亩,被誉为我国短季棉育种和转基因棉育种的开拓者之一。近日,作为国家棉花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的喻树迅经过审慎测算,又提出了一项效益巨大、意义深远的“增粮建议”。
喻树迅说,如果将现行粮棉耕作方式北扩两个纬度,在北纬38度到40度之间的黄河流域推广应用,实行麦后植棉两熟耕作,即相当于在棉田里多种出一季小麦。那么,近期将可实现粮食增产80亿斤、远期到2020年增产160亿斤,同时还可以增产棉花10%。在10月26日举行的“两熟北移两纬度麦棉双高产经验交流会”上,喻树迅把这个建议纳入整个棉花产业以及粮食安全范畴进行了系统推演。
在棉花生产方面,他说较为有把握的目标是,将来我国棉花可以形成三个籽棉单产梯次:新疆棉区2000斤,黄淮海棉区1000斤,北纬38度到40度之间的黄河流域棉区500斤(而且多产出一季小麦,复种指数提高一倍)。
这个建议在技术要领和区域实验结果方面,均已得到有力支持。据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耕作岗位科学家毛树春介绍,项目组以棉花工厂化基质育苗和机械化移栽为核心,集成短季早熟棉和早熟小麦等综合技术,今年在北纬40度的天津市武清区成功实现粮棉两熟且双获高产,小麦亩产达到850斤、籽棉亩产500斤。
喻树迅回顾黄河流域棉花耕作制度改良进程时说,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一熟制改为以棉为主的两熟制,界线为北纬36度,那时小麦亩产300斤~400斤,籽棉亩产300斤上下;90年代提出粮棉并举耕作,两熟种植北界达到北纬38度,小麦亩产提高到500斤~600斤,籽棉亩产400斤上下;进入新世纪后则进入粮棉双高产,种植北移两个纬度达到北纬40度,小麦亩产提高到800斤~1000斤,籽棉亩产提高到了500斤。他据此认为,粮棉北移技术的成功,显示了粮食增产的巨大潜力,如果得以全面推广,将为实现我国1000亿斤的粮食增产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并建议将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兴棉项目,扩大试验示范,在不断完善中形成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