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种子协会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08-10-31 08:16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张冬科

  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权威解读《决定》(5)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对参与《决定》起草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张冬科进行了专访。

  强调立足国内 实现粮食自给

  中国经济时报:《决定》提出,各地区都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您如何解读这一重大要求?

  张冬科: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同时还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为此,《决定》强调各地区都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这一要求有三个要点:

  其一,必须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粮食始终被视为特殊商品和战略物资,如果放松国内粮食生产,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无异于将自己的饭碗放在他人手上,在战略上极易受制于人,在关系国家生存发展的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从全球粮食供求格局角度看,我国年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大约占世界粮食产量和消费量的四分之一。目前,全球年粮食贸易总量将近2.5亿吨,仅相当于我国年粮食消费量四成多,由于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呈偏紧态势,大量进口粮食不仅会引发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而且国际市场也根本无法满足我国巨大的粮食需求。

  其二,必须正确应对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从中长期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将受人口持续增长、耕地和淡水资源约束趋紧、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变数增多等因素影响,必须应对诸多严峻挑战。

  其三,必须强化各地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的生产、加工、流通、储备等粮食产业发展状况构成了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各地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粮食流通、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将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状况。因此,《决定》提出,各地区都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扶持政策,落实储备任务,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和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从严保护耕地和基本粮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切实落实地方粮食储备任务。

  加强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

  中国经济时报:近期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发展纲要提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这一粮食战略规划在《决定》里又加以强调。

  张冬科:是的,《决定》强调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中央提出这个战略措施,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完善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路。基于对我国农业资源现状、粮食产销格局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国际粮食市场动态等诸多因素分析,继200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的长远设想之后,《决定》又提出了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重大任务。这一设想和任务的提出,完善了今后一个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路,即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以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战略工程,强化扶持粮食生产的补贴、奖励和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粮食储备、进出口调节机制,强化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节粮措施。

  其次,制定了实现粮食供给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决定》提出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清楚地表明中央已经把发展粮食生产上升到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面来考虑,把发展粮食产业作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来安排,这是实现粮食供给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

  再次,明确了大规模发展粮食生产的重点区域。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提出了粮食主产区、粮食集中产区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等区域发展概念,陆续实施了优质粮食工程、粮食丰产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决定》提出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就是按照党的十七大“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的精神,根据农业资源条件、生产力水平和产业发展优势等因素,明确了今后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任务和重点区域。

  维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产业安全

  中国经济时报:《决定》提出要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这对于目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有什么特殊内涵?

  张冬科: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我国30年来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经验总结,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

  提高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就是要在推进农业对外开放过程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进一步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其中强调实施外资准入和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处理好利用外资发展现代农业与维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的关系。

  中国经济时报:实施外资准入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出于保护我国农业安全的考虑?

  张冬科: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必须维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产业安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国际战略投资集团进入我国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市场,并购境内农产品加工、储存、贸易等企业步伐加快、影响渐大。准确判断外资进入我国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影响,并予以恰当应对,既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局,同时也关系到维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一方面外资进入我国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带来了资本、设备、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和国内短缺产品,对于我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素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产品消费升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外资进入我国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也会对国内企业发展、农民增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和安全管理是国际普遍做法。保持关键产业相对独立和竞争优势,进而维护国家关键产业安全,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从全球情况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产业和领域,都禁止或限制外商投资,以保证本国资本在这些产业和领域的所有权优势和绝对控制权。

  我国加快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和安全管理制度应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外商投资准入和安全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二是加强有关外商投资准入和安全管理国际规则的研究;三是抓紧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从维护我国农产品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的战略目标出发,针对农业对外开放出现的新情况,需要尽快健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准入制度,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的安全审查机制。具体措施可以考虑调整和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建立国家有关部门会商制度,建立外资并购报告和审查制度等。

最新主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