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粮食危机与粮食核心区建设高峰论坛在驻马店市举行。 9月25日下午,作为2008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暨东西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重头戏的“粮食危机与粮食核心区建设高峰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天龙大酒店隆重举行。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作了题为《把中原粮仓打造成丰厚殷实的美好家园》的主题演讲,指出要以科技为支撑,打造天下粮仓;以产业化为载体,做大国人厨房;以知识为力量,培育产业大军;以创新为动力,激活生产潜能;以市场为导向,构筑发展平台;以政策为保障,搭建致富金桥,把粮食核心区建设成为粮丰民富、经济繁荣、生态文明、和谐安康的美好家园。 河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郭庚茂,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以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铁代生、副省长刘满仓、省政协副主席靳绥东等出席论坛。陈全国主持论坛。 徐光春结合河南农业发展实际,就如何加快粮食核心区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了主题演讲。徐光春在演讲中说,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物资。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国家安危第一位的大问题。去年以来,粮食危机席卷全球。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实施粮食战略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调出量大的粮食核心产区”,就是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改善条件、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建立起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走出一条粮食生产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农民收入得到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互为“双赢”的全新发展之路,把粮食核心区建设成为粮丰民富、经济繁荣、生态文明、和谐安康的美好家园。 徐光春进一步阐述说,从世界粮食形势看,国际粮价大幅攀升,发达国家操控世界粮食市场,世界粮食供给将长期处于偏紧状态。从国内发展大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将日益突出。从农村未来趋势看,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加快生产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粮食核心区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建设粮食核心区,是化解世界粮食危机的应对之策,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徐光春指出,建立粮食核心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有信心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针对如何做好粮食核心区建设工作,徐光春强调了以下六个重要方面: 第一,以科技为支撑,打造天下粮仓。要应对世界粮食危机的新挑战,必须以科技的大发展,实现粮食产量的大提高、粮食储备的大充盈。要勇于攀登高峰,充分发挥河南省农业科研实力强、基础好的优势,抓好优良品种选育,抓好丰产技术创新,抓好转基因生物育种科技攻关,把河南建成全国最大的粮食新品种研发、繁育、高产栽培技术基地。要敢于探索新路,大力推进农科教协作,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两个作用,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现科技指导到农户、良种良法到农田、技术要领到农民。要善于培育人才,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施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创造一流工作条件,营造宽松创业环境,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力争培养出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 第二,以产业化为载体,做大国人厨房。正是产业化的大推进,才使河南赢得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的美名。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才能使国人厨房的功能更强大、食品供应更丰富、加工操作更便捷。要把企业做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完善各项扶持政策,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优化重组,培育一大批效益好、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食品加工企业集团。要把基地做大,找准比较优势,打破区划界限,实现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推进专业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特色化发展。要把品牌做优,要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以质取胜,安全发展。要完善保护措施,做好现有品牌,打造驰名品牌,培育更多新的品牌。 第三,以知识为力量,培育产业大军。建设粮食核心区,必须用新知识武装农民,打造一支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产业大军。要树立新观念,以新知识开启广大农民的思路,以新知识拓展广大农民的视野,引导他们树立起敢想敢干、敢闯敢冒、敢试敢为的新观念,增强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要掌握新知识,加强农民基础教育,完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学习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信息知识、金融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要增强新本领,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引导广大农民由体力型、经验型向技能型、专业型转变,不断增强就业、创业本领。 第四,以创新为动力,激活生产潜能。粮食核心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必须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开放中拓视野,在创新中求发展。让土地“转”起来,在坚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扶持中介服务组织,探索不同流转方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租赁、拍卖、置换、转让、入股,使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向种粮大户转移,向专业合作组织转移。让人力“动”起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用工管理体系、劳动培训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劳动力大转移。让服务“强”起来,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经营服务组织,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建立健全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种粮农民提供优质服务、高效服务、综合服务。 第五,以市场为导向,构筑发展平台。只有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围绕市场变化优化布局,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流通,才能形成优质品牌,提高粮食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通过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凝聚智力,汇聚财力,集聚物力。充分发挥市场引领作用,加快建立以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为骨干,城乡粮食集贸市场为补充,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现货与期货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加强对粮食供求形势分析,建立产销区之间信息衔接机制,完善市场价格行情预测体系,形成市场信息导生产,市场需求定生产,市场流通促生产的新格局。 第六,以政策为保障,搭建致富金桥。好的政策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定盘星、激活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动力源。要把政策用足,全面落实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政策、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策、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扶持政策等,并不断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要把政策用好,积极实施对种粮大县的支持奖励政策、转移支付政策,完善利益导航机制,因地制宜搞好政策配套,适时提高粮食价格,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杠杆作用、激励作用。要把政策用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敢于探索和试行,要积极借鉴和运用,最大限度地放权于民,让利于民,惠及于民。 高鸿宾在演讲中分析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促进我国粮食稳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并希望粮食主产区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勇挑重担,以更新的思路、更大的举措,充分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与粮食稳定发展的双赢。 曾丽瑛在演讲中介绍了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的形势,并指出,国家将继续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的投入,增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同时不断完善粮食流通体制,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论坛上,刘满仓介绍了河南省的农业生产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刘旭,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办事处助理代表张中军,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李召虎等作了演讲。 国家有关部委、各省辖市、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种粮大户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