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9月19日电 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作了题为《我国的农业问题,现状与前景》的报告。柯柄生教授指出,要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农产品供给价格问题,不是在价格上做文章,也不是补贴弱势群体,“而是赶紧把生产搞上去,只有产量上去了,才是对穷人的真正爱护,否则穷人拿着补贴照样没有用”。
“我们可少修一万条路,可少修十座桥梁,但是粮食生产要减产5%你试试看,影响是全局性的,不是某一个省的,而是全国的,不是农民的,而是全社会的。”柯炳生说,从今年上半年猪肉涨价以及全世界粮食危机都可看出这种急迫性。
近期,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翻了一番多,但我国粮食价格大体上是稳定的。柯炳生指出,据有关方面测算,中国每年增加的粮食需求大概为80亿至100亿公斤。他认为,我国未来粮食生产面临一系列不利因素:化肥、农膜、农药的涨价幅度都在30%~40%之间,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所以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是长期存在的。
柯柄生说,近两年猪肉价格是整个物价上涨的“排头兵”,原因是猪肉的生产量连续两年下降。为了照顾低收入消费者,中国政府对城市的低收入阶层包括城市大学生给予消费补贴。但柯柄生认为,涨价是因为产量减少,补贴低收入消费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穷人的真正爱护在于增强农产品的生产能力,确保每亩单产每年增加两公斤以上。
柯柄生认为,尽管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中国的耕地面积还是会不断下降,水资源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怎样做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约束下提高利用效率,提高单产水平,唯一的希望就是寄予科技,寄予拥有现代化科技生产能力的新型农民。
柯柄生指出,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要放在提高生产能力上,放在物质装备、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改善、农民培训、科技支撑、技术推广、公共服务等方面。这些方面对于解决更多人的吃饭问题才起根本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