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郑州8月17日电 通过对“空心村”、砖瓦窑厂和废弃工矿地的“三项整治”,河南第一产粮大市——周口市四年新增耕地21.9万亩,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实现“四个不减”:耕地面积不减、基本农田保护不减、粮食播种面积不减、粮食总产量不减。目前,被称为“周口模式”的“三项整治”工作已在河南全省推开。
2004年,河南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空心村”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整治”,周口市意识到这是实现农村节约集约用地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对全市旧宅基地、砖瓦窑厂和废弃工矿地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2010年以前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持续不断地开展“三项整治”活动,并在实践中摸索出“四种模式”:
当地政府与农民共同投资。在郸城县丁村乡王拱村,记者看到,临近公路的一侧已经建起了好几幢居民楼,周边已经规划好的地块上也堆满了建房材料。据了解,王拱村原来分为东西两个村,占地445亩,户均宅基地2.05亩。现在政府和农民共同投资210万元,硬化路面,建下水道,新村只占地100亩,全村净增耕地345亩。周口市在“空心村”的整治中,因村制宜,或小村并大村,或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政府负责旧村庄的平整、打井和复耕,免费为农民拆旧房,农民负责在新规划的村址按标准建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当地政府主导投资。淮阳县王店乡棠棣村一砖窑厂已废弃20多年,占地165亩。淮阳县以政府投资为主,采取整体规划、小片推进、边整理边复耕投入使用的方式,整理成鱼塘100多亩,耕地65亩,返包给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政策引导农户参与。平原地区,耕作条件好,复种指数高,村中、村边的空闲地、废弃地、打谷场等地块很多,稍加整理即可成耕地,但每块地面积并不大,多在10亩以下。对此,周口市出台政策,对参与整治的农民每亩奖励50元,谁整理谁优先承包,投入可折抵承办费。
“城中村”改造。太康县城关镇朱庄位于城乡接合部,政府先期投入对农民进行搬迁后,引资对旧村址进行开发,随后对原住户按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户均占地0.25亩的“市场村”,家家临街道,户户有门面,农民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对村民要求自愿建设的“城中村”,当地则因地制宜,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规划实施改造和建设。
为了确保“三项整治”的成果,周口市提出,对村小片荒地的整治由行政村组织群众进行;坑塘、砖瓦窑、工矿废弃地等大型整治项目,由县乡政府组织,向社会公开招标,由土地整理公司整治;“空心村”的整治依据村庄规划和“封村线”进行,该拆除的拆除,该退还的退还,该回迁的回迁。完善宅基地管理,重新进行地籍调查,换发新的宅基地证。同时结合整治工作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完善村内设施,改善村容村貌。
从2004年至今,周口市整治总规模达29.7万亩,净增耕地21.9万亩。粮食生产坚持做到了“四个不减”:一是耕地面积不减,一直稳定在1281万亩以上;二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实际保护面积1095万亩,保护率达85.48%;三是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常年稳定在950万亩以上;四是粮食总产量不减,常年稳定在550万吨左右。今年全市夏粮产量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小麦总产量突破46亿公斤大关,比去年增产3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