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种子协会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08-08-05 10:22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图:8月2日,中国/FAO降低农药风险项目TOT毕业典礼暨农民田间学校现场观摩会在广西举行。

  本网讯:八月的广西,瓜果飘香。8月2日,在田阳县百育镇那生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学员们和当地农民共同用展版、小品、歌曲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地一所特殊学校的开创成果,向大家描绘了一种新型农技推广模式的生命力,他们的汇报表演,不但赢得了在场嘉宾的阵阵喝彩,还博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华代表赛奇托莱科女士的赞誉。那么,这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它又对创新农技推广意味着什么?

赛奇托莱科女士与夏敬源观看学员展版

赛奇托莱科女士与学员亲切交流

  农民田间学校:一种新型的农技推广模式

  当前,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生产新技术接受慢等问题,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技推广所采取的“自上而下”灌输式的传统培训模式,已无法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农民田间学校则探索了一条农技推广的新路。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指出,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新型培训农民方式,它贴近农民、注重实践,是连接农民与农业技术的纽带,是创新推广机制、推动科技入村、培养农民专家的平台,是激发农民学习积极性和调动农民参与农事决策的培训模式。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对提高农民整体科技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田间学校,是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的一种方式,即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采用非正式成人教育的方法,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技术培训活动。此次在田阳县举行毕业典礼的培训班,就是依托中国/FAO降低农药风险项目开展的TOT(training of trainers,培训辅导员)培训,主要目的是为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培养辅导员,这些学员将担负着在广西和云南创办200个农民田间学校的重任。

  农民田间学校:是对“自上而下”农业推广模式的颠覆

  农民田间学校,始于1989年印度尼西亚政府为培训种植水稻的农民学习害虫综合治理(IPM)技术而开办,我国于1994年开始引进,并最先在水稻生产中适用。在这所“学校”里,农民成了主角,田间变为课堂,着重培养农民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以启发和诱导等方式,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深入浅出地将技能教给农民。

  TOT班学员唐建峰告诉记者,农民田间学校是对“自上而下”传统农业推广模式的颠覆。它摒弃了“老师”的概念,农技人员只是作为“辅导员”与农民保持互动互助关系。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不是“填鸭式”地一味灌输,而是通过实践和讨论,培养农民自己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农民成为专家,再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的农户。这样的培训方式,充分体现了农民平等参与的“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

  据了解,每一期“农民田间学校”围绕作物的全生育期展开。田间学校的课程是每周一次,每次培训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分析、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农民团队建设和专题讨论等内容。

  唐建峰还特别谈到,农民田间学校最大特点是“重需求”,以前培训是我们讲啥农民就听啥,而田间学校,每次开课前,都要经过“七嘴八舌话需求”的调研活动,以此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因此收效明显。

  农民田间学校:深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方式

  “参加这样的培训,觉得做农民都轻松了很多!”这是农民潘勤英留给记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潘勤英,田阳县百育镇那生村村民,家里10亩地轮种番茄和水稻。她告诉记者,过去想学知识没机会,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现在有了农民田间学校,既能做工,又能学习,而且辅导员的辅导很有趣,经常让我们先说,还大家互相讨论,开始我们都很紧张,现在好多了,而且有时大家还讨论得还很热闹!”

  谈到学习的效果时,潘勤英说,以前见到水稻卷叶虫就想到打药,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我不但知道了该什么时候打药,而且也懂得了辨别农药真假的技巧,现在种水稻比以前少打农药2-3次,不但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收益,觉得做农民都轻松了很多。

   

图为在农民田间学校参与培训的农民亲手制作的作品

  农民田间学校,通过特别的技术推广模式,将新技术传授给了农民,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据中国/FAO降低农药风险项目统计,通过开展农民田间学校,综合防治田、农民防治田、不防治田收入分别是902元/亩、626元/亩、370元/亩,而产量分别为526公斤、484公斤、316公斤,训后农民农药用量平均减少30%,平均每亩增产约40公斤,经济收益明显增加,大大降低了农药对环境和人畜的风险。

  农民田间学校: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事业

  自1994年我国开始举办水稻农民田间学校以来,累计开办水稻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班20多个、稻农田间学校3万多间,为四川、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培训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600多名和稻农10万多人。2000年以后,我国又陆续兴办了棉花农民田间学校、蔬菜农民田间学校、降低农药风险农民田间学校等等。几年来,农民田间学校涉及的作物范围不断扩大、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培训方式不断改进,已成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一种新形式、新方法。

  近年来,农民田间学校在我国推广迅猛,已在全国16个省大力推进。其中北京市尤为突出,已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作为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机制的重要内容写入政府文件,并建立了市农委、科委、财政、农业四委局联动机制和市、区县、乡镇、村四级技术支撑联动机制,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在2005-2008年针对郊区蔬菜、瓜果、草莓、食用菌、鲜食玉米、粮繁制种、甘薯、生猪、奶牛、肉羊、肉禽、鱼等17个主导产业开办了农民田间学校。通过全生育期的全程参与式培训,种植业平均户增收0.2-0.6万元,养殖业户增收1-2万元,户均增收52.9%。田间学校培养的农民已经成为当地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夏敬源在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毕业班上强调,各级农技推广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民田间学校的重大意义,抓住机遇,重点攻坚,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整合社会资源,争取多方支持,优化运行机制,着力宣传引导,形成发展农民田间学校合力,全面推进农民田间学校的大发展。

最新主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