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上旬,合肥市农委主任何杰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对合肥市种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对全市种业发展情况进行充分了解,针对下一步发展提出科学建议。
一、合肥市种业发展的现状
1、产业发展形成规模。一是从发展总量看,近几年,合肥市种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内众多企业汇集合肥,已成为全国种业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全市现有种子经营企业(含经营网点)1400多家,前50位规模经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达5.69亿元。注册资本 100万元以上的取得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达101家,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达36家,1000万元以上的达9家;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的13 家,5000万元以上的5家,超亿元的企业3家。种业企业营销总量达1.8亿公斤,营销总收入达20亿元,占全国种业企业营销总额的10%,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冠。二是从产品开发看,合肥的两系杂交水稻、西甜瓜引领全国,享有全国种业看安徽、安徽种业看合肥的美誉。以丰乐种业、荃银高科、安徽德隆为代表的两系杂交水稻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全国四大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合肥占据三位(包括丰两优1号、新两优6号、两优6326);以丰乐种业、合肥中艺、安徽福斯特、合肥绿宝为代表的西甜瓜供种量占据全国1/3市场。此外,以丰乐种业、隆平高科的玉米品种,以隆平高科、安徽安岱为代表的棉花品种,以皖垦种业、隆平高科为代表的小麦品种,以天禾农业为代表的油菜品种,以及以徽商农家福为代表的种子流通企业等,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高新区种子产业园初步形成规模。
2、种业发展优势明显。合肥市地处中原,江淮之间,承接东西,贯穿南北,气候适宜,南北方主要农作物均有大面积种植,适合于各种农作物科研育种。加之合肥是全国最早种业市场对外开放城市,商业物流畅通,综合成本较低,投资环境优越,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入驻合肥。在肥种子企业经营涵盖除大豆外的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棉花、花生、西甜瓜、蔬菜、杂粮等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是单个南方、北方种子经营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合肥作为全国唯一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技术优势明显。国家级龙头企业丰乐种业作为全国种业第一股,号称种业界的“黄浦军校”,丰乐种业、荃银高科、隆平高科等重点企业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种业精英人才,孵化出一大批富有生命力的种业企业。
3、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国种业企业50强中的丰乐种业、天禾农业、安徽隆平高科三强座落合肥,北京奥瑞金种业等十三强在肥建立分支机构。全国五大种业上市公司中除丰乐种业外,湖南隆平、万向德隆均在肥大量投资。荃银高科、袁氏农业、安徽福斯特等十家企业水稻、菜瓜果品种直接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斯特的番茄、辣椒品种部分性状达到或超过以色列进口种子水平,产品畅销全国。有29家种业企业在肥建立科研机构,实行研繁推销一体化,一大批国内顶级农业专家和国外专家聚集合肥,加速了新产品的研发。07年以来合肥市种业产品通过安徽省审定的品种达74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达12个,列入中国名牌的种子品种达3个。全市建有种子加工流水生产线达50多条,年加工种子能力达5万吨;建有种子冷藏库2万平方米,年储藏能力1万吨。一批大型企业与美国先锋、孟山都、法国利玛格兰、瑞士先正达、韩国NONWOO等世界级跨国种子公司展开科研合作与产品开发。丰乐种业、合肥中艺等六家企业成为亚太种子协会会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合肥分中心、安徽隆平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安徽西甜瓜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研究中心,及省农科院、安农大等科研教学机构座落合肥,合肥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转化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4、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产业在合肥国系朝阳产业。预计2010年合肥国种子产业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常年用种量达125亿公斤,是世界第一用种大国,和世界第二种子市场。种子行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其核心是科研和产品之争。合肥两系杂交水稻是继西甜瓜之后第二次领跑全国种业新潮流,产品已占长江以南13个省份。而以三系稻为主的长江沿线的成都、武汉、长沙、南昌、南京等全国重要种子市场,种子库存率连续四年达到50%,市场急骤萎缩,效益急速滑坡。与其形成鲜明对比,合肥水稻品种连续四年供不应求,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整体效益大幅提高。北方和南方的种业产业由于其经营品种过于单一,整体实力及发展潜力与合肥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与此同时,一大批企业迅速集聚合肥,仅去年以来新注册100万元以上资本的企业达13家,万象德隆、北大荒集团等一大批国家级企业先后落户合肥市,合肥在全国种业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已成为合肥市高科技农业的重点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的主导产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合肥种业打造成为百亿产业。
虽然合肥市种业发展较快,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随着新企业的不断涌入,以及原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建立研发、仓储、加工、包装基地,用地难矛盾突出。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矛盾依然存在;二是合肥国《种子法》2000年才颁布实施,种业市场发育较晚。合肥市前50位种子企业年销售总收入仅13.5亿元,只相当于世界第一大公司美国先锋公司年销售总收入的 10%。除杂交水稻、杂交油菜、高油玉米等少数品种在世界上有一定优势外,总体产品竞争力不强。在企业发展之初,仍需各级政府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力度;三是发展风险加大。绝大多数种子企业未能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多为代繁生产,产品及质量难有保证,尤其近年来基地萎缩相当严重。种业的自然和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四是企业间过于强调品种和科研的竞争,有限的科研经费、同质化的重复研究、封闭式的经营管理,造成有限的人财物的浪费,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对外竞争。市场品种过多,不利于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化发展。一些审定的品种难有推广价值,易于造成产品积压和资源浪费。尤其是不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品种支持的企业,面临生存的危机和发展困境。
二、针对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发展对策与建议
1、倾力打造合肥种业品牌。高产优质良种将是未来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源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业是基础的基础,谁控制了种业,谁就控制了整个农业的命脉。合肥应立足现有发展基础,乘势而上,把种业发展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扶持研繁推销一体化种业企业发展的力度,重点支持一批区域性乃至国家级种业研发中心建设,推动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和繁育基地建设,支持优势产品开发。力促合肥种业数量集聚增多,规模进一步扩大,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通过3-5年努力,着力把合肥打造成为“中国种业之都”、“世界两系杂交水稻之都”。
2、积极创建种业产业园区。合肥市樊洼路种子产业一条街、中州农贸市场等一度种子企业比较集中,后因城市建设等各种原因业已萎缩,除一部分企业移居高新区,多数企业经营分散,发展空间较小。各产业园区因种业企业创造税收不高等原因接纳积极性不高。建议市政府重新规划建设种业发展集中产业园,园区集种业研究、开发、试验、加工、包装、培训、观光于一体,在投资密度(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工业项目)、财政扶持、企业税收、企业融资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和吸引企业入园创业。
3、切实加强宣传服务工作。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设立专栏公开向社会推介主导优势作物良种,并与良种挂钩补贴挂钩;鼓励企业建立品种示范展示区,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培训服务,创建新型农技推广新模式;建立全市农产品展览中心,鼓励品牌种业企业产品集中入馆展览,搭建合肥市农业科普教育展示平台;切实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加强行业管理,企业配合参与,设立举报电话,营造守法经营的氛围和公平竞争环境;切实加强种子行业协会作用,宣传政策,培训技术,加强交流,促进行业自律;积极配合省种子协会办好将于今年9月底召开的“2008中国合肥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扩大合肥种业整体对外宣传。
(元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