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种子协会官方网站!

农业技术 发布日期:2008-10-08 08:40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据农业部预测,如果后期不出现严重自然灾害,粮食将超过1998年最好水平,实现连续5年增产。

  玉米作为重要的秋粮作物,一些地区已陆续开始收获。玉米今年收成如何?我国玉米生产还存在什么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北京市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

  今年玉米丰收在望

  记者:今年秋粮马上就要收了,您预计玉米今年产量如何?

  赵久然:玉米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是粮食增产的主力军。2003~2006年玉米总产增加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4.4%,位居各大粮食作物之首。到目前为止,全国玉米生产形势总体良好、丰收在望,并且一些地区已陆续开始收获,有望实现连续5年增产。

  记者:这5年,我国粮食从总产到单产都在不断提高。在玉米生产方面,您认为促进增产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赵久然:玉米增产的关键因素在于运用科技提高单产,我国玉米单产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4公斤提高到目前的350多公斤,在玉米增产的因素中,单产贡献率高达85%。目前,玉米“一增四改”集成关键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为充分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全面提升玉米单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增四改”关键技术集成的普及推广及全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我国玉米生产中的技术落实到位率大幅提高:耐密型优良品种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密度进一步优化、测土配方施肥的面积和力度加大、机械化作业率提高、黄淮海夏玉米区麦田套种改为贴茬直播的进度加快。同时,还突出了优势区域布局。

  科技增产还有较大潜力

  记者:我们知道科学也是有极限的,您认为未来几年玉米单产还能继续增长吗?

  赵久然:虽然我国玉米最高亩产纪录已达1400多公斤,但全国玉米平均亩产只有350多公斤,玉米单产提高仍有较大潜力。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玉米的单产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排在世界21位,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亩产已经达到600多公斤。而且,技术进步在我国玉米单产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为49%,与发达国家的60%~80%相比,科技增产还有较大潜力。

  高产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具有较高遗传潜力的品种为基础,并辅以优化可行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来实现。我国大部分玉米品种在小面积试验条件下均可达到亩产700~800公斤,而在大面积推广中却很难达到如此高的产量水平。究其主要原因,除了品种本身的抗性和适应性外,主要是栽培措施不到位。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玉米栽培技术落后或不足,从而严重制约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水平

  记者:既然这样,我们下一步要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措施,来促使玉米单产在全国范围内增长?

  赵久然:今后应继续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玉米增产增收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玉米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品种和密度。在当前生产情况下,通过推广和改种耐密型玉米品种和合理增加种植密度作为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抓手,已成为越来越多玉米同行的共识。在目前的密度水平上,每亩适当增加密度500株左右,并通过增施肥料等相应配套措施,每亩即可提高玉米产量100斤左右。另外推广耐密型品种及配套技术首先要有过硬的品种,除提高产量潜力外,玉米育种的主要突破点是增强耐密性和抗倒性。

  第二,播种质量。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中播种质量差、用种量不足、地下害虫多、缺苗断垄严重等大大限制了玉米品种高产潜力的发挥。应正确树立“七分种,三分管”的生产理念,充分重视播种环节,严把播种质量关。

  第三,水肥供应。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春旱和卡脖旱是我国玉米生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另外目前我国化肥利用率总体水平较低。因此,建议今后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玉米生育期内的水分供应,充分发挥肥水效应和高产品种的产量潜力。

  第四,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防倒伏。病虫草害是导致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增加种植密度的同时,植株倒伏的危险性亦随之增加。因此,下一步要积极防治病虫草害,对密度过大、有严重倒伏危险的地块采取化控防倒伏措施。

  第五,改套种为平播,并适时晚收。黄淮海夏玉米普遍存在偏早收获问题。研究表明,苞叶刚开始变黄时每迟收1天,千粒重则增加5克左右,亩增产10公斤左右。改套种为平播则具有可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节省耕作时间争取农时、提高播种质量和幼苗整齐度、利于机械化作业等优势。

  第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007年,全国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8%,其中机械收获水平只有4.7%。机械化收获已经成为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应该尽快解决。

  (作者系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

最新主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