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消费主张》)春耕时节,农户需要特别注意农资问题,农业部等部委启动的“2016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正在深入进行中,但是彻底打击假农资任重道远。
案例一:没有编号的种子
再过些天就该种植水稻了,湖北省当阳市淯溪镇洪锦村村民潘明华抽空就会到自己家的地里转转,他在考虑到底该选什么样的种子。因为前年选了一种有问题的水稻种子,让他损失惨重。
潘明华:损失了估计有两、三千斤,按市场价的话三千多元钱吧。
三千多元相当于城市里一个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的收入,但是对于61岁的潘明华来说,这个数字就有些沉重了。
潘明华:五亩地正常的纯收入也就六千多。
潘明华种植了五亩多水稻,生长周期是130多天,等于四个半月辛辛苦苦的劳作,一半的收入就没有了。
当初,潘明华和同村的另外八户村民共同从厂家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购买了260斤全两优一号水稻种子,种子包装上标称:这种水稻高产、优质、抗倒、抗病、适应性广。然而,水稻刚刚长出来不久,潘明华就发现有些不对头儿了。
潘明华:萎缩、掉叶。
潘明华赶紧向其他几户购买了同样种子的村民打听,没想到,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们赶紧向当地的农业部门求助。
原来,潘明华种植的水稻得了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秧苗发病后,逐渐变成黄褐色而枯死,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到5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很多,田间管理,气候和种子抗性下降都能引起稻瘟病。
执法人员发现,潘明华等九位村民所购买的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两优一号水稻种子,外包装上既没有国家审定的编号,也没有湖北省审定的编号,这种种子首先就不应该在市场上销售。虽然稻瘟病成因复杂,但是种子生产厂家违法销售种子的行为本身就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最终,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赔偿了九位农户共7万多元,其中,潘明华获赔两千多元。
案例二:使用不当的除草剂
除草剂适用不当,也会带来严重后果。来看看湖北省当阳市河溶镇民新村的杨文德等六位农户的遭遇。
这六户村民种植的都是蒜苗,2015年10月中旬,他们分别在镇上的荣金植保站第九连锁店购买了“草除灵”除草剂,用于清除地里的杂草,结果打完药没多久,蒜苗就出现了问题,叶子变黄、枯死。
村民杨永远告诉记者,在损害中活下来的蒜苗外形大都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蒜苗在市场上销售的话,价格也会大打折扣。
经过当地农业执法人员调查,问题出在除草剂上,这种名为“草除灵”的除草剂适用于一年生阔叶杂草作物,并不适宜在大蒜田使用,属于使用不当。
几位农户告诉记者,他们是听了经销商的介绍才买了草除灵的,对于这一点,荣金植保站第九连锁店的负责人也承认,因为没有蒜地专用的除草剂,他们就沿用经验、按照惯例给农户推荐了“草除灵”。
经过农业执法人员的多方调解,最后经销商和几位受损的农户达成了赔偿协议。
经销商总共卖给几位农户24袋草除灵,每袋售价5元,共计120元,结果却赔偿了63000元,相当于经销商一年的营业额。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解决正确合理地使用农药这个问题,宜昌市要求辖区的农药经销商在销售农药时也实行处方制,一方面约束经销商随意推荐农药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能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农药。
案例三:杀不死害虫的农药
代艳群,是四川省邛崃市牟礼镇乌木村的萝卜种植户。为了防止萝卜在生长的过程中,免于受到地下害虫的侵蚀,代艳群经过朋友介绍,在桑园镇童桥村农资配送部花了3200元,购买了40件800袋农药——毒死蜱。
按照农资店推荐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代艳群将800袋毒死蜱全部用在了110亩萝卜地里。
可是,到了萝卜收获的季节,代艳群拔出萝卜之后,立刻傻眼了。
代艳群:当时心都凉半截了,卖不到钱的,随便挖出来,皮全部被啃了,坑坑洼洼的。
原本指望着110亩萝卜能够卖上个好价钱,没曾想地下害虫蜱虫没有被杀死,导致萝卜受损,代艳群粗步估算了一下,按照当时的市面价格,一亩萝卜地能够收入两千多元,受损以后,她的收入至少减少了一半。
110亩的萝卜,最后只卖了10万元钱,代艳群一个冬天的辛苦,就这样白干了。
代艳群:10万块钱等于没有收入。田租费、人工费,都很高。
邛崃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接到投诉之后,随即对代艳群购买的农药毒死蜱在中国农药信息网上进行了查询,结果发现:代艳群购买的毒死蜱标称的登记证号,实际生产厂家为上海艾科思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并不是外包装上的山东泗水丰田农药有限公司。
马磊 四川省邛崃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通过毒死蜱的外包装标签标识,发现登记证号与农业部所登记的厂家不符。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属于未取得农药登记的产品。
经过执法大队的调解,代艳群购买毒死蜱的农资配送部一共向代艳群补偿了35000元的损失,执法人员并且没收了农资配送部3200元的违法所得,同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的罚款,共计6400元。
马磊告诉记者,在农药的外包装上,都有一个登记证号,这个PD开头的号码,代表的就是正式的农药登记证号,进入中国农药信息网里的农药数据库,就可以根据登记证的编码进行查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资购买渠道已经不仅仅是农资市场,也可以从网上购买。执法人员建议,农民朋友在网上购买农资,不要轻信网站上的宣传和资料,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到实体店去看一看产品,进行比较。购买后要向网店索要发票,便于出现问题后追溯。
农业部等部委启动的“2016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正在深入进行中,但是彻底打击假农资任重道远,还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农资市场能否得到净化,执法力度是关键之一,对那些坑农害农的企业和个人,应继续加大处罚力度,特别是对于假种子,立法部门可借鉴其他法律法规中 “假一赔十”等思路,以更好维护农民权益。
其次,农户也要增强法制观念,不受非法售假者蛊惑,在面对“赠品”“返利”等诱惑时,保持清醒,坚决不要来路不明的农资产品,以免出现收获季节钱、物两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