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粮食连续8年增产、总产站上1.1万亿斤这一新起点上,今年夏粮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稳定增产赢得主动,也给国内国际粮食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政策与技术相结合,政策效应推动了技术推广
走基层:“今年蚜虫特别厉害,多亏了国家的‘一喷三防’补贴政策。要是没这项政策,不做统一喷防,每亩至少要减产500斤!”麦收时节,河南省许昌县五女店镇南街村种粮大户赵保献看着金黄饱满的麦穗,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今年的亩产能有1100—1200斤,和去年相比还略有增产。”赵保献笑呵呵地说。
夏粮再获丰收,首先得益于强农惠农富农、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持续增强。今年,中央在年初提前预拨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高产创建等补助资金1325亿元的基础上,又下拨了243亿元农资综合补贴,直接补给种粮农民。并且较早公布了小麦及其他主要粮食最低收购价,每斤小麦价格提高7到9分钱。
更关键的是,今年中央财政首次大面积集中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对冬小麦“一喷三防”、油菜“一促四防”、东北水稻大棚育秧、南方早稻集中育秧、东北玉米抗旱“坐水种”以及西南玉米覆膜等六项技术实施补贴,标志着我国农业补贴从“联地计补”向“联技计补”转变。
“今年重大技术推广补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农业部种植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补贴政策针对性更强,即政策与技术挂钩,解决了技术落地、技术到位的问题,极大调动了农民采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政策效应推动了先进适用增产技术的推广,成为“科技增粮”的坚实后盾。
“今年冬小麦实现‘九连增’,‘一喷三防’是关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郭进考解释说,“一喷三防”是指在小麦穗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配剂喷雾,实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重的关键增产技术措施。今年中央财政分两次共计下拨16亿元资金,对河南、山东等11个冬小麦主产省区的3.2亿亩麦田实施“一喷三防”给予每亩5元补助。补助政策的出台,使覆盖面积迅速扩大,实施进度明显加快,小麦主产区真正实现了对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将病虫危害降到最低。据河北省农业厅植保站统计,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的地块比不喷施的地块,平均可增产10%以上。
增产与减损相结合,科技成为重要支撑
走基层:“没有镇上的技术员,就没有我的千斤田。没有他们的技术指导,我家的小麦收六七百斤都成问题。”湖北省安陆市雷公镇魏桥村农民张光明说,小麦从选种到拌种,从除草到防病,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技术员在现场指导。今年孝感地区的阴雨天多,赤霉病发作较重,张光明家的小麦却没和往年一样得赤霉病,至少避免了三成的产量损失。
“小麦生长期长,自身调节能力强,即使某一阶段遭遇不利因素,也有可能通过其他阶段进行弥补,因此科技手段在小麦生产的调控空间较大。”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肖世和告诉记者,九年来,我国小麦生产的常见灾害都遇到了,春旱、低温、干热风、赤霉病……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农业部门总结出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技术措施,如“一喷三防”、浇防冻水、麦田镇压、土地深松等等。防灾减灾技术与稳产增产技术相结合,成为夏粮增产的重要原因。
好的技术还要推广到位。近年来农业部逐步探索出“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技术推广模式,大力推行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推广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服务模式。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农业部共动员100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业科技大会战,在小麦生长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据了解,今年防灾增产关键技术到位率明显超过往年,深松整地面积达到1亿亩,同比增加2000万亩;播种镇压1.3亿亩,增加5000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和产量形成。
农业机械化也为“九连丰”立下功劳。今年全国共有1万多个农机作业队、150多万名农机手参加三夏作业。在许多地方,小麦抢收、秸秆粉碎还田后,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随即就能一次完成深松、施肥、精量点播、播后镇压等工作。机械化不但很大程度解决了“谁来种田”的问题,还解决了“如何种好田”的问题。
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走基层:“自打建设‘吨粮市’后,村里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平均亩产过千斤。我种的小麦高产攻关田在投入比上年减少两成的情况下,亩产达到了650多公斤,每亩增产73公斤,这样算下来,每亩增收200元以上。”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曹乐堡村的农民任明玺乐呵呵地说起今年的种粮收益。
今年13个夏粮主产省(区)全面增产,其中冀、鲁、豫、皖、苏五省的夏粮面积占全国七成多、产量占八成多,上演夏粮丰收“重头戏”。河北省邯郸市、河南省鹤壁市、山东省齐河县、湖北省云梦县……一个个产粮大市(县)脱颖而出,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从中央到地方,上下协同、合力抓粮、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小麦产量占全国1/4的河南省,在夏粮生产的重要季节和关键时期,省领导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及时指导和帮助农民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建立了粮食生产联席会议、领导联系点、专家指导、督导检查、舆论宣传等五项制度,使全省上下形成了重视粮食生产、抓好粮食生产的工作机制与共识。
位于黄河岸边的山东省齐河县,2009年、2010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粮食连年增产。3年来,齐河县先后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改造和农田林网“三大工程”的资金就达4.73亿元。
在粮食主产区,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成为促进粮食规模生产的重大举措。今年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在450—500公斤,比全国小麦平均单产高30%以上。农民们纷纷赞叹:“现在种田比以前容易多了,用什么种、施什么肥、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看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就行了。高产创建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铃声的课堂,没有黑板的教室。”
“去冬今春以来的小麦生产,看似风调雨顺,实则工作在前。从冬前控旺到防范‘干热风’催熟,针对关键阶段可能发生的灾情,我们都做到了有技术方案,有物资储备,有政策支撑。”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夏粮“九连丰”的过程,也是不断把握夏粮生产规律、提升生产能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