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针对农民过量施肥、盲目施肥、肥料利用率偏低等问题,我国启动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中央财政累计投入57亿元,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试点到“全覆盖”的历史性跨越,为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实现粮食“八连增”,测土配方施肥功不可没。
目前,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场),共为14亿亩耕地进行了“体检”,为12亿亩农作物设计了“营养套餐”。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对科学施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门将坚持“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理念,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从“大水大肥”到“营养配餐”
——测土配方改变农民用肥习惯
作为农业生产上的一项单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之广、影响面之大,在我国历史上尚属首次。经过7年的推进,项目县利用测土数据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建立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掌握了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历史上首次建立了县域粮食作物施肥指标体系。
“有了指标体系,我们施肥再不是盲人摸象。”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赵圈镇大田圈村农民田树强告诉记者,县里根据粮食作物指标体系给每家每户都发了配方卡。用肥时,只要拿着配方卡到镇里的配肥站刷一下,土壤缺什么,需要施什么,什么时候施,每次施多少,都一目了然。
随着项目的逐渐深入,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从不认识到逐渐认可,科学施肥意识明显提高,重化肥、轻有机肥、偏施氮肥等传统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据对农户抽样调查,在小麦、水稻和玉米生产中,分别有77.4%、69.0%和66.4%的农户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有了测土配方施肥,肥钱没多花,产量增很多。”田树强感慨道,“用肥习惯也在改变。以前种小麦是一次把肥施足了,玉米‘吃剩饭’,现在小麦施肥减少,玉米施一点肥,两边都增产。”
作为一项科学的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了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双增长。据对农户抽样调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田块,小麦、水稻、玉米亩均增产3.7%、3.8%、5.9%,增收30元以上;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亩均增收100元以上。
在化肥价格节节攀升的情况下,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民不合理施肥,有效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在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一般每亩减少不合理施肥量1-2公斤(折纯,下同)。截至2011年,全国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700多万吨,相当于节约燃煤1820万吨,减少二化碳排放量4730万吨,同时因肥料利用率提高减少氮、磷流失6%-30%,有效减轻了面源污染。
既要增产,又要摆脱“化肥依赖症”
——理性看待化肥施用量增加
测土配方施肥能有效减少不合理施肥,但项目实施7年来,我国化肥使用量仍然增加了796万吨,如何解释这一矛盾?“测土配方施肥是一种科学的施肥技术,主要原理是土壤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并不意味着化肥施用量的必然减少。”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坦言,化肥过量施用在我国部分地区和部分作物上仍然比较普遍,这是由我国的客观实际情况决定的。
我国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1%的人口,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耕地“占优补劣”年年发生,加之豆科固氮作物减少、有机肥投入不足、复种指数高,耕地承载的增产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增加产量,“大豆之乡”黑龙江省克山县双河乡护心村农民孟德利今年改种了700亩玉米,他告诉记者:“现在这地感觉就靠化肥顶着。我们也知道地力在下降,但产生依赖性了,而且增产确实有保障。”
2005年-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0.8亿吨,蔬菜增加了1亿吨,水果增加了6060万吨。按照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计算,增产这些农产品需要投入氮磷钾养分580万吨,按照目前的肥料利用率计算,则需要增加化肥用量1940万吨。
“化肥施用的增长量远不及养分投入的需求量,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用不可小觑。换句话说,如果不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施用增加的可能更多。”张福锁解释说,化肥施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受到经济、社会、体制、观念、法规等诸多因素影响,需要客观分析,科学对待,“要在增产施肥的前提下不断寻求环保施肥、经济施肥的途径和方法”。
从“配肥到户”到“施肥到田”
——力争2015年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7年来,成效明显,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这项技术主要应用在粮棉油等大宗作物上,在施肥量较大的果树、蔬菜、茶叶等园艺作物上的应用才刚刚起步,配方肥的生产供应地区间发展尚不平衡。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短缺,化肥撒施、表施、浅施等粗放施肥方式及施肥“一炮轰”现象还相当普遍,影响化肥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
叶贞琴介绍,农业部将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力争到2015年使化肥利用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个百分点,并部署了工作重点。
拓展实施范围,深化技术内涵。在粮棉油主产区实行周期性测土,并根据品种更新、结构调整、产量提高等因素安排肥效试验,不断提高配方的针对性;同时,逐步建立经济作物施肥指标体系。
强化示范带动,狠抓技术普及。通过建立村级示范点和县级万亩示范片,加强示范带动和引导,把成熟技术模式、工作机制由点到面扩展,实现整村、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
引导企业参与,扩大配方肥施用。鼓励肥料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肥料经销商对接,订单生产直供配方肥;同时,开发利用小型智能化配肥设备,引导建立乡村配肥供肥网点,满足农民对配方肥的小批量、个性化需求。
创新服务机制,帮助农民“施肥到田”。积极探索农化服务体制、机制,引导肥料企业、基层经销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建农化服务队,面向社会开展化肥统施服务,将测土配方施肥由“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户”向“施肥到田”延伸。
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因地制宜开发小型施肥器械,加大施肥机械购置补贴力度,结合深松整地,推广化肥深施、机施技术,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水肥耦合技术,指导农民因苗、因水、因土等适时开展追肥。
开发有机肥资源,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结合高标准农田、农村沼气等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农家肥积造设施,引导秸秆还田,推广商品有机肥,恢复绿肥生产。有条件地区,引导农民有针对性地使用土壤调理剂,抑制土壤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