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定义了“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以后,这“三条红线”从全国到地方该怎么划定,成为各界一直关注的话题。《经济参考报》记者21日采访水利部门得知,我国将从国家层面上对用水总量“红线”采取分阶量控制的办法,到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这条“红线”将锁定6700亿立方米。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年用水总量将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
“一方面,在水资源‘红线’管理上,地方政府如果越过‘红线’,就会被问责;而另一方面,作为产粮大省,在今年这样干旱年份又需加大灌溉面积助力粮食增产。”山东省、黑龙江省水利部门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表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政策把“三条红线”作为制度实施的一个刚性标准,正对产粮大省的水资源管理智慧提出考验。
标 准
“三条红线”硬约束基本出炉
记者了解到,继“一号文件”明确“三条红线”后,国务院也将很快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操作层面上进一步规范和明确。水利部水资源司负责人表示,水利部已经确定了“三条红线”未来5年及到2020年的具体目标,这意味着未来的工作重点将由水资源开发转向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
第一条红线,是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据悉,红线将明确,到2020年,全国年总用水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到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对于取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的新增用水,对取水总量接近取水许可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用水。此外,还要完善配套措施,通过严格的水资源论证、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等来实现全国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第二条红线,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据了解,有关部门确定的红线是,到201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要比现状下降30%以上,全国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要从0 .5提高到0 .53以上;到202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上述指标分别反映了全社会、工业、农业用水效率。从水量上讲,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0%。
第三条红线,是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到2015年,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要提高到60%以上。各地区要按照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严格控制入河湖限制排污总量;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作为各级政府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排污量已经超过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要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此外,规划水资源论证也成为刚性要求。这意味着,超过红线的地区,或者水资源不足的地区,今后某些区域建设项目,尤其是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服务业项目,将受到限批或者禁批,城市规模也会受到影响。而不进行水资源论证,没有获得取水许可,项目也将不得立项。
跟 进
地方《办法》陆续出台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赴黑龙江、山东等地调研时发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在制定和陆续出台用水总量管理的《办法》。
黑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胥信平表示,目前松辽水利委已经初步划定了用水指标,并向各个省份征求意见,黑龙江已经将征求意见反馈给松花江水利委员会。
山东省则是先试先行比较早的省份,其不仅规定了从省到地级市、到县市区的“三条红线”,而且划定方式比国家规定更严格。
“山东和国家的控制方式不一样,国家是分阶段控制,山东则是直接划定‘红线’,采取规划期控制指标与年度控制指标相结合的办法。”山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负责人表示,到2015年,山东可利用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加上黄河水和南水北调的长江水,最大允许的总量“红线”是292亿立方米,在这个总量指标下,还有一个年度控制指标,如2011年,山东省全省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67亿立方米。在用水效率方面,山东确定到2015年,万元G D P取水量下降到68 .8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6 .3立方米以内,农业节水灌溉率提高到44.2%以上。在纳污指标方面,山东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在2015年要达到60%以上。
“出了‘三条红线’的指标后,要想上新项目,要增加用水,如果没有用水指标,就得通过提高用水效率,或开发非常规水资源,如使用再生水资源、海水淡化等,将节约或者置换出来的水量指标用于新增用水需求;如果上述节约或者置换的水量仍不能满足新上项目需求,那么就将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企业关掉,腾出来用水指标用于上新项目,这也促使了我国工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上述负责人表示。
转 型
产粮压力“逼迫”主产省份大搞节水灌溉
“按照目前的‘三条红线’的要求,产粮大省如果不搞节水灌溉,根本不可能在承担粮食增产的基础上达到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的指标。”山东省水利厅巡视员梁振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山东要用占全国1%的水资源生产占全国8%的粮食,在用水总量红线控制下完成粮食增产任务压力较大,必须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据介绍,山东目前的节水灌溉率为38%,属全国前列。
无独有偶,记者在另一个产粮大省黑龙江调研期间,也听到类似的观点。“黑龙江省用水总量的70%都是农业用水,因此目前亟须重新细化自身的水资源,只要水利上去,就能确保1000亿斤粮食产量。”黑龙江省水利厅厅长陆兵表示,要解决粮食增产和水资源红线之间的矛盾,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中央提出新增4000万亩节水灌溉田,黑龙江要占1000万亩。”陆兵介绍说“十二五”期间,黑龙江将加强旱田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大型喷灌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膜下滴灌。
他表示,节水灌溉需因地制宜地发展,黑龙江省土地平整肥沃,但十年九旱,因此黑龙江发展节水灌溉的具体措施是:首先,在三江平原14个新建灌区全部用地表水代替以前的地下水进行灌溉;其次,在西部地区推广大型喷灌和膜下滴灌。据悉,今年黑龙江省预计要新增100万亩水稻大型喷灌,而玉米膜下滴灌可节水75%,效果显著,目前膜下滴灌田主要在大庆试点,今年已经发展到近200万亩,预计到2012年,要扩大到4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