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种子产业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8月18-20日,以“种子科技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山东泰安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农业大学承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种企的23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泰山,共论种业发展大计。
他们都说了啥?一起来瞅瞅吧
做强种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王玉玺
“降成本,提品质,转生产方式,品种是关键。”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种业信息与技术处处长王玉玺在会上表示,要提高我国种业竞争力,需更加关注斤成本的降低、关注品种性能和产能发挥、关注种植者的服务需求。
当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调整幅度超出预期,用种量和市值均出现拐点。据悉,玉米制种面积大幅下降到320万亩,玉米行业各方真正体会到了压力。王玉玺强调,“玉米是当前我国农业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要尽快找到降成本,提品质的办法,做强优势区,挡住进口。”会上,王玉玺对我国玉米种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未来我国玉米种业将进行多方面变革,包括玉米品种将出现变革,育繁推将再次分化,品种的入市权将交给企业等。”
据王玉玺预测,中国种业未来将催生一批降成本提升种子价值的新技术(如:种子高产技术、高活力种子技术、高附加值种子技术)。
认准研发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
李登海
在建设种业强国的要求下,种子企业是新品种研发创新的主体,更是新品种生产和推广销售的主体。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李登海以“杂交玉米种业研发创新的新目标”为题进行了报告。
“选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是种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李登海表示,选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必须符合四个利益,即国家利益、农民利益、产品市场需求者的利益和种子企业的利益。
随着我国杂交玉米种业市场已经全面进入市场竞争,杂交玉米育种目标开始向多极育种目标发展。在总体要求抗倒、抗病、高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外,还必须符合种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需求。“要清楚地认识种子市场需求的目标与种业发展的利益关系,要使农民获得种植利益的最大化。”李登海说。
保护新品种,鼓励优良品种选育
唐浩
具有高产、优质或抗病虫害等特性的新品种,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基本因素。为鼓励育种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并使农民通过应用优良品种而增产增收等,需要对植物新品种进行保护。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植物新品种测试处处长唐浩以“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品种DUS测试”为题进行了报告。据唐浩介绍,2016年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量达2523件,年申请量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成员第二位,总申请量达到18075件。2016年授权1937件,总授权量达到8195件。企业日益成为新品种培育的主体,在国内年申请量中的占比显著上升。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重塑了我国种子行业育种投资结构,大量社会资金被吸引进入种子产业,投入新品种选育。”唐浩说。
将优良品种转化为优质种子,充分发挥增产潜力
王建华
种子质量是限制我国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悉,国外公司凭借其先进科技、雄厚资金、丰富市场运作经验大举进军我国种子市场,目前已控制了我国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如何有效将优良品种转化为优质种子呢?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华以“国内种子科技进展趋势”为题进行了探讨。
“我国急需优质种子。”王建华强调,优质种子才能有好的田间表现。目前存在一个问题是,优良品种的种子并不都是优质种子。“只有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利用种子加工等应用技术把好种子甄别精选出来,才能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
会上,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潘金豹、浙江大学农学系主任、种子科学中心主任胡晋、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张春庆等专家学者分别从我国青贮玉米种业发展现状与展望、杂交制种技术与关键设备研制与示范、种子质量调控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报告。
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会议通过36个大会报告,围绕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品种审定制度与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高质量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技术研究与应用、种子检验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种子市场与营销策略、种子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等六大核心内容进行了充分的展示交流。
本次学术年会的召开,对种业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会议宣布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由扬州大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