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耕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日益趋紧的条件下,如果单纯依靠扩大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加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集成推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想方设法在有限的耕地上,通过农业科技创新、生产技术集成应用等各种手段,加快推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从国际对比看,单产水平有差距。国内部分粮油品种单产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玉米亩产比美国低近300公斤、大豆比巴西低100公斤左右、油菜比法国低约40公斤,单产提升还有较大空间。通过生物育种技术选育新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改进施肥方式等措施,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较大幅度提高单产是可行的。
从品种潜力看,单产提升有空间。国内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平均每5年左右实现一次更新换代,良种对作物增产贡献率在40%左右。根据国家品种区试结果,水稻、小麦、玉米区试亩产分别为600公斤、420公斤、650公斤,比大田亩产分别高130公斤、40公斤、230公斤,大田产量与区试产量还存在较大差距。
从生产实践看,单产提升有基础。近年来,各地集成创新了水稻侧深施肥、小麦宽幅精播、玉米浅埋滴灌、大豆大垄密植等一批高产技术模式,示范点平均增产都在10%以上,但还没有大面积普及推广。同时,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强的经营主体其单产也普遍高于小农户,玉米亩产比散户高100公斤左右。
作为粮食大省的河南,确保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必须在加快推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上下功夫。要抓住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主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示范引领带动,聚焦六个环节,做好六篇文章,探索形成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河南模式。
第一,聚焦“良田”做文章,要在基础设施提升上下功夫。“良田”是基础,没有“良田”做支撑,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成了无源之水。要坚持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紧紧围绕农田灌溉、排水、地力提升等关键点,全面推行“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模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759万亩、示范区1500万亩。加强耕地地力提升,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布局建设地力“加油站”,推进秸秆废弃物、人畜粪污等无害化还田,提升耕地产能。
第二,聚焦“良种”做文章,要在种子创新研发上下功夫。“良种”是引擎,没有“良种”做引领,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缺乏澎湃动力。要加快建设中原农谷和周口农高区,打造以种业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以企业为主体,会同优势育种创新团队实施农业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等突破性品种,为单产提升行动提供种源支撑。培育壮大种业企业,提升仓储加工能力,用好重大品种推广补助资金,支持企业加快推广应用优良新品种。
第三,聚焦“良法”做文章,要在技术集成应用上下功夫。“良法”是路径,好田好种无好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效果不会明显。要加快建设整建制单产提升推进县,集中开展品种对比筛选、技术集成配套、模式展示示范,加快成熟集成技术应用;集聚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涉农高校等优势力量,分作物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分市包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
第四,聚焦“良机”做文章,要在农机推广使用上下功夫。“良机”是利器,没有“良机”做工具,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也很难实现。要着眼生产急需、农民急用,坚持“一大一小”和智能化方向,加力推进高性能精量播种机、高效低损收获机、移动式烘干机等研发,补齐农机领域突出短板。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加装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提高播种质量。积极推广丘陵山区轻简型收获机械,降低人工用量,提高生产效率。
第五,聚焦“良制”做文章,要在农业生产服务上下功夫。“良制”是保障,没有“良制”做引导,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不可持续。要加快规划建设县域平急两用一体化、一站式农业综合应急服务中心,依托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等,逐步实现涉农县(市、区)农事服务功能全覆盖,引领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
第六,聚焦“减损”做文章,要在农业灾害防范上下功夫。“减损”就是增收,没有“减损”做辅助,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就会大打折扣。要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制定发布气象灾害防范和生产恢复技术意见,科学应对灾害,促进灾后恢复,减轻灾害损失。加大重大病虫草害监测预警,加大财政投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实现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统防统治全覆盖。
专家名片
张道明 | 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主任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首席专家 河南省“新时代宣讲师”河南省青年理论宣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