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亩产不足300公斤的中产麦田,转变为亩均产量400多公斤的高产田,这一巨大转变已在我省中南部实现。记者5月4日从省农科院获悉,麦区由中产变高产完全得益于该院的“河南省中南部小麦大面积中产变高产关键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项目。
该成果已经顺利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为我省中南部小麦大面积高产、超高产和持续高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整体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我省中南部包括南阳、驻马店、周口、漯河、平顶山、许昌等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占全省的1/3,该区域的光照、降水充沛,但自然条件不稳定,10年前的整体产量偏低。”项目完成人、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季书勤告诉记者,从2001年开始,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省重大攻关专项等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资助下,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进行了连续10年的系统研究和示范。
据介绍,该项目为中南部麦区设计了“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导、弱春性品种为辅助”的品种结构布局,有效发挥了该区域光热资源优势和品种的遗传潜力;建立了实现高产稳产和节本增效的“秸秆粉碎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模式;提出了“氮磷钾合理配比、氮肥前轻中重后补充”的肥料运筹技术;制定了新型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出了豫中南地区亩产500公斤以上麦田优化群体质量控制技术。
2005年以来,该项目在我省中南部地区小麦生产中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以县域为单元,实现了平均亩产450~500公斤大面积高产突破和百亩连片示范方平均亩产超650公斤的超高产典型。2005年至2010年,项目示范区和辐射区小麦播种面积累计2559.3万亩,新增小麦17.06亿公斤,新增产值28.90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